第8部分(第4/4 頁)
輯的歌曲,顯然與這個時代最強烈的集體情緒有所距離,在沒有電視等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下,就在民間悄然流傳。
樂評人金兆鈞曾評論張薔:她那種聲音的怪,有人覺得太俗了,太風騷了,有的人就會說我就喜歡這種東西,為什麼非要那麼字正腔圓,為什麼非要那麼甜甜美美,她是絕對有符號精神,包括她那種做派當時很多人都喜歡的。
有歌迷調侃地說“張薔是一顆80年代的青春痘”,她綻放在同樣被稱為“青春期”的80年代,用她的歌聲撩撥起一代年輕人的青春琴絃。
1988年,張薔搭上出國熱的班車,遠赴澳洲。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少男少女“瓊瑤熱”
1986年,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視劇《幾度夕陽紅》開播,瓊瑤,開始在內地勢如破竹。隨即,《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電視劇相繼登場,都無一例外地獲得了熱烈反響。
有人認為,“瓊瑤熱”,表明百姓的口味發生了變化。一段時間,社會上流行所謂尋找男子漢,但人們不久發現,一些成熟的、有頭腦的“大女人”們,固然需要尋找男子漢,但對芸芸眾生的諸如女小市民、女青工、女中學生、低年級大學女生一類的“小女子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並不是什麼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是那種你儂我儂、卿卿我我、情意綿綿的大少爺、小帥哥或文弱酸書生們。瓊瑤,正好迎合了“小女子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度過飯後茶餘的精神需求。
“瓊瑤熱”所產生的再次“非男子漢化”在滿足部分女性的精神需要後,不久又逐漸降溫。直到數年後趙薇的“小燕子”橫空出世。
1986年11月,在深圳舉行了全國第四屆《力士杯》男女健美比賽,這是中國女子健美運動員第一次著裝比基尼比賽服(包括兩片相連的乳罩和一條三角短褲,俗稱“三件頭”),在一年一度的全國最高階的健美比賽中首次亮相。
從深圳掀起的比基尼衝擊波從南到北震撼著中國這塊古老而又保守的土地,從此女子健美熱迅速傳遍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