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綜合以上四個步驟,自信心慢慢就能培養出來,一旦突發事件出現,也會應付得比別人妥帖。平常就這樣自我訓練、做妥準備,不要等到問題發生了才煩惱當年日本關西大地震後,日本有家銀行的資料全部損毀,根本無法招架客戶的提存款。我當時就引以為戒:臺灣也處在地震帶,如果遇上大地震怎麼應變?尤其是資料遺失、計算機系統毀損,縱有光碟也無用武之地。最好的方法就是設立“異地後援中心”,一點也不用擔心資料流失。當時全臺灣金融業只有安泰和臺灣銀行設有“後援中心”,走在同業的最前面。“9·21”地震時,安泰能快速反應,積極投入救援工作,是因為我們平常就做好了危機應變。因此地震發生時,我們無需擔心內部是否遭到破壞,比別人更有餘力去思考如何幫助人。
策略1 把損失加倍“賺”回來
安泰的員工都知道,我經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有危機發生,正是讓你表現的機會!”
一般人碰到危機或損失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想法子降低損失!”能做到這一步就覺得很慶幸了,很少想到:“再多花一點錢,很有可能將‘損失’加倍賺回來。”
我記得在安泰開業的頭一兩年,曾發生贈品出現瑕疵的問題。當時客戶買保單時,我們會附上一份意見表,客戶填寫寄回之後,公司就寄送一份贈品。那時的禮物是可以靠在椅背上撐住頭部的吹氣枕頭,很適合坐長途車或搭飛機時使用。沒想到禮物送出去後,卻接到客戶投訴:“枕頭會漏氣!”怎麼處理呢?一般公司都是換個枕頭再寄給客戶就是了,但是,我認為這樣還不夠,萬一再寄去的吹氣枕頭又是瑕疵品怎麼辦?而且這批贈品既然把關不嚴,可能還有其他客戶也收到了瑕疵品,但沒來投訴。因此我做出了決定:
1。這批吹氣枕頭既然出現問題,不計損失,就此全面淘汰,以後改送其他新贈品。
2。已經收過贈品的客戶,無論所收到的是否為瑕疵品,全部補寄一份新贈品。但是附上說明:“前項產品可能有瑕疵,因此再奉送一份新贈品給您。”很多同仁都被我的決定嚇了一跳,因為真的收到漏氣枕頭的客戶可能微乎其微,有必要這樣大手筆彌補嗎?
贈品事小,形象事大
我分析給同仁聽:“贈品事小,公司形象事大。”試想,當年的安泰剛剛打入臺灣市場,正值建立公司品牌形象之際,寄出的贈品有瑕疵,客戶會怎麼看待你這家公司?假設客戶先前收到的贈品沒有問題,但收到“如此貼心、在乎客戶感受”的新贈品,對安泰的評價一定大大提高,比你做任何廣告宣傳都有效。這就是我所謂的“多花一些錢,可以將‘損失’加倍賺回來”的例子。這個因為“危機處理”才有的“表現機會”,不是天天都會發生,就在一念之間,看你如何化解。
策略2 用真情戰勝危機
在我眼裡,業務員一直是全世界最可愛、最單純的一群人!你對他們好,他們一定也對你好;反之,你若不拿出誠意善待他們,也會被整得很慘。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第一線處理業務員的情緒,最近碰到一件相當棘手的事,幾位主管束手無策,不得已轉而上呈向我求援,考驗我“危機處理”的能耐。
起因是一位離職的業務經理。她在安泰工作超過十年,手下有五六十名業務員。十幾年來她挪用了不少“管理費用”,公司對她相當頭疼。有關“管理費用”的問題,多年來安泰一直睜隻眼、閉隻眼。房租由總公司支付,其他行政上瑣碎的支出,就由各服務處自行負責。因為業務經理手下帶領許多業務員,顧及他們的領導權威,公司不太出面干涉各服務處的運作。一旦嚴格查辦的話,怕其他經理看在眼裡會擔心:“不知何時輪到來抓我?”如果有汙點就要抓、就要調查,而且所檢舉的又都是過去的事,業務單位計程車氣難免會受影響。因此這類事件處理起來要特別謹慎。例如這位業務員,要“叫她走”很麻煩,搞不好她還可能反過來跟公司打官司。最好是能不傷和氣“請她走”。畢竟十多年的業務經理,在公司的職位也不低,為了讓她的面子掛得住,公司特地出了一份公文給她即將任職的新單位,說此人在安泰十幾年,對公司也有貢獻,“業務品質”不錯。為了這四個字,撰寫公文的主管傷透腦筋,心想寫的是“業務品質”不錯,而非“個人品質”好,明眼人應該都看得懂是怎麼回事。而且刻意發這種公文,對方多半也會起疑心,猜測這個人是不是很有問題。其實這位業務經理的“業務品質”的確不錯,她對客戶的服務也是很好的。
原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