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了加蓋著國民黨軍委會大印的委任狀,走馬上任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此時,津浦路會戰已進入尾聲,而隴海線卻像開了鍋一般。
蔣介石關鍵時刻沒有忘記薛嶽這員虎將。抗戰10個月,國民黨損兵折將數十萬。高階將領卻沒怎麼損失,仍是一堆堆拿簸箕撮。但蔣介石扒拉來、扒拉去,發現手裡資歷相當可資遣用的將軍們,不是平日唯唯諾諾臨陣發怵的庸才,就是圓滑有餘、勇猛不足的老軍痞。而薛嶽年輕氣盛,指揮若定,關鍵是有一種抓住機會就敢一口吃掉對手的過人膽識。而蔣介石要的就是他這股虎勁,這股膽識。一個臺兒莊大捷在蔣介石看來僅僅是個開場,他需要第二、第三個甚至更多的大捷。他太需要這種鼓舞了。
蔣介石這次沒看錯人。薛嶽為人機警幹練,又有著深厚的作戰功底,這使他一躍成為國民黨軍中年輕有為的名將。1907年,剛滿10歲,還是個頑皮幼童的薛嶽便進了黃埔陸軍小學。當同齡的孩子們還在野地裡撒歡嬉鬧時,他就在陸軍小學的操場上、課堂裡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對整個世界尚是一片混沌的薛嶽卻首先了解了孫子的思想和軍事理論,弄懂了槍炮效能和戰術常識。這以後的8年,他更是步步登高,先武漢陸軍預校,再保定軍官學校,還穿插著走上戰場,用血和火來加深自己在軍校裡學到的東西。十七八歲時,這個眉清目秀的美少年便成了一名優秀的上尉參謀軍官,投身到連年內戰的中國各戰場上。
1924年,年僅27歲的薛嶽便成了粵軍主力第八師的少將參謀長。但胸懷鴻鵠之志的薛嶽並不滿足自己幕僚長的地位,他更渴望自己手中有權,在戰場上去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大膽的設想。他就是這麼個永不會滿足自我的人。為了使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他甚至常常衝到戰鬥的最前線。無論他在哪個戰鬥序列裡,前敵總指揮常常非他莫屬,這實際上就是對他能征慣戰的最好褒獎。
京滬會戰後,他名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駐節皖南屯溪山區,但實際上這裡遠離前線,並不是他這個平時閒不住的人的理想處所。不幾日,徐州戰場隆隆的槍炮聲就攪得他心緒不寧了。恰在這時,軍委會的任命到了。
皖南山區的寧靜早使他厭倦了,此刻他更向往夾著隆隆的槍炮聲和略有些刺鼻的硝煙的戰場,他渴望刺激,尤其是一種企盼已久的大膽嘗試的刺激。
薛嶽受命出黃山(2)
5月上旬,他匆匆交接完軍務,便北上開封,奔向了硝煙瀰漫的中原大地。
看來機運是真正瞄上了薛嶽,頻頻降臨在他身上。
臺兒莊受挫,天皇裕仁大為震驚,匆忙在皇宮召見了陸相杉山元大將、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等人,他想知道臺兒莊一戰究竟是怎麼回事。軍部的將帥、高參們這回也都傻了眼,自感顏面無光,只能在天皇面前堅持說臺兒莊失敗並非對手有什麼兩樣,只是皇軍的一次協調失誤造成的,事實上,他們也一直堅持這種觀點。在他們看來,中國軍隊不可能一夜間就由一群綿羊變成一群猛虎。但不管怎樣,臺兒莊慘敗已成了事實,日本陸軍為此丟盡了臉,再加上蔣介石誇張的宣傳,更使日本軍部陷入一股復仇的衝動中。他們認為,如不在軍事上給對手以致命一擊,再怎麼解釋都是徒勞,甚至越解釋越難堪。關鍵是要讓中國軍隊以10倍、20倍的代價來償還這筆債。恰在此時,日軍統帥部發現徐州地區集結著數十萬中國軍隊,而且越來越多的國民黨軍精銳正源源不斷地湧向那裡。天賜良機。日本人就像是牌桌上的高手,在經過一次閃失後,急不可待地要找補回這筆損失來。
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下,東京大本營於4日下午傳達了大陸命第84號命令。同日,參謀本部也下達了陸指第106號指示,核心只有一個,拿下徐州,聚殲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惟恐再有閃失,大本營還指定以作戰部長橋本群少將為首,組成“大本營派遣班”親赴徐州指導前線作戰。天皇不久前才頒下的“大擴大”方針轉眼間便又被他自己皇軍的飛機、坦克碾成粉齏。當然,這一切本身就是做給外人看的。
5月中旬,日軍10餘個師團30萬人,兵分五路,像一隻張開的巨掌,向徐州撲來。其中四路已接近徐州外圍,即將形成合圍之勢。另一路土肥原第14師團則脫離主力急速南下,欲切斷隴海路,阻止鄭州、開封一線國民黨軍東進增援。小小的徐州地區一時集結了中日雙方上百萬軍隊,濃厚的戰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蔣介石萬沒想到局勢會演變到這一步。本來他希望李宗仁能再殲滅日軍個把師團,再創造一個奇蹟。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