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褚慘殉晌�薎BM增長幅度最大的業務。因此,郭士納被廣泛譽為“藍色巨人”(Big
Blue,譯者注:Big Blue是IBM的一個別名,藍色是 IBM 的企業識別色)的救星。
領導力課程郭士納的自新、果決和機動性,使得IBM重獲新生。基於與重要客戶的探討,郭士納大膽地“跟著感覺走”,挑戰了當時IBM公司內部和業內所認為的“公理”。在反叛的同時,他非常果決地採取了行動,幾乎所有的重要決定都是在他上任90天內做出的。而且,他會聽取重要客戶的意見,並將這些意見整合在一起,據此主動修改自己原有的計劃,從而大大增加了扭轉乾坤的可能性。最後,以下這一切的努力使得郭士納打破了僵局:郭士納透過IBM的戰略重新定位於提供大型主機和資訊科技服務,對PC生產商和軟體供應商形成了包圍之勢,奪回了失地。
第五章 大膽張伯倫上校和皮吉特少將,葛底斯堡戰役
在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北軍上校約書亞·張伯倫駐守著小圓頂,而南方聯盟少將喬治·皮吉特則猛攻小墳嶺(Cemetery
Ridge)。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戰役更好地闡明瞭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我們將看到,張伯倫的堅守使得北軍戰線免於崩潰,而皮吉特悲劇性的猛攻則常常被歷史學家們戲稱為“南部聯盟最大的水漂”——這可是南部聯盟能威脅北部聯邦的最後一次機會啊!
張伯倫上校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張伯倫上校率領著第20緬因軍團(20th Maine
Regiment)守護著聯邦軍的最左側。儘管,他們在人數上遠少於進攻的南部聯盟軍且相對缺乏經驗,但他們還是在1863年6月2日打退了敵人的幾次進攻,並將出現在聯邦軍側翼的敵人阻於一個多巖的小山(即小圓頂)。這座小山對於聯軍防線來說就像主心骨一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若南部聯盟軍攻佔了這座小山,則可以長驅直入暴露無遺的聯邦軍側翼。由此,失去這座小山對聯邦軍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到了7月2日的下午,第20緬因軍團傷亡慘重,而且彈藥也開始不足了。此時,張伯倫預計南部聯盟軍還將發動下一次進攻,於是毅然下令“停火,上刺刀”,並且在最危急的時刻,他下達了全軍衝鋒的命令。他那些士氣高漲的戰士們排成一條線,如下山猛虎一般衝向了正在逼進的南部聯盟軍。張伯倫的這個大膽的計劃押上了他所有的部隊,而且傷亡也相當之大——傷亡人數佔衝鋒前全團人數的三分之一。但是,正是因為第20緬因軍團的這一英勇行為,粉碎了南部盟軍的進攻,並促使戰場態勢向有利於北部聯邦軍這一面發展。
皮吉特少將7月3日的大戰前夕,羅伯特·李將軍( Robert E
Lee)被前兩日攻擊北部聯邦軍未果所激怒了。因此,他擬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即令皮吉特少將的部隊穿越一個開闊地帶,去進攻北部聯邦軍防線的中心——位於開闊地帶的高點的小墳嶺。很多南部聯盟的將領們認為這個計劃無異於自殺。皮吉特的頂頭上司,詹姆斯·朗斯特里特(James
Longstreet)將軍曾這樣請求李將軍:“將軍,我一生都是一個士兵。我和士兵一起作戰,從雙人組合,到班,到連,到團,到師,再到軍,都是如此。我非常清楚士兵們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在我看來,沒有1。5萬名士兵,沒法拿下那個陣地。”
7月3日,李將軍不顧朗斯特里特將軍的疑慮,在缺乏一個能令皮吉特少將成功的可靠計劃的情況下,下令發動攻擊。下午一點,皮吉特率領他的部隊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衝鋒。由於在衝鋒時完全暴露在開闊的草地上,皮吉特的部隊必須得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猛烈炮火,一個一個地倒在了無情的炮火和狙擊槍下。兩個小時過去了,皮吉特不得不下令撤退,將部隊撤回到山腳,並向李將軍報告——部隊人數比進攻前銳減一萬。在這個戰鬥之後不久,李將軍把這個災難全部歸咎於自己:“不,皮吉特將軍,這是我的戰鬥,也應該由我承擔全部責任。”這場殘酷的廝殺使得李將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隊,也無法再次進攻北軍,不得不撤回梅森…迪克森線(Mason
Dixon, 譯者注:傳統的美國南北分界線)的一側,從此再也無力進犯北部聯邦了。
領導力課程張伯倫做出的“上刺刀”這一決定,極好地詮釋了什麼是明智的風險收益平衡(risk reward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