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個團攻殲敵右翼突出的第31旅;以第13旅1 個團監視曲沃城內的國民黨守軍。作戰方案報陳賡、謝富治批准後,當天晚上第10旅、13旅由曲沃地區出發,冒著夜雨,踏著泥濘,奮勇前進,於12日進抵聞喜城外,“集結於搶掌、孫家莊一線待命攻擊。
7 月12日,胡宗南的先頭部隊第167 旅進到聞喜,第31旅進佔晉南解放區的趙家莊、朱村、胡張鎮等地,第78旅進到水頭鎮,第27旅也進到夏縣。但其主力尚在夏縣以南地區,相距70多公里,已形成第4 縱隊主力殲敵的良好條件。
7 月13夜,陳賡讓劉忠下達了攻擊令。首先對第31旅發起攻擊。第4 縱隊的指戰員個個都似猛虎下山,當夜即消滅了第31旅旅直屬隊及第91團全部。14日繼續向如意、下晃、趙家莊等地胡軍攻擊,又殲其第31旅第92團,並殲滅由聞喜南援之第167 旅兩個營。
首仗即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在戰鬥進行過程中,陳賡不斷接到劉忠的報告,每次陳賡都回電給予指導、鼓勵。13日夜間,陳賡聽到劉忠的報告後,簡短有力地發了回電:“好!就這麼打!”
16日,水頭鎮之胡部第78旅開始北上增援,陳賡下令部隊在峨眉嶺阻擊,結果予敵重大殺傷,挫敗了敵人北援的企圖。19日,第78旅第232 團1 個營又在東西韓村被全殲。此後,胡宗南開始後撤,閻錫山始終沒有動。陳賡見已無戰機可尋,遂於22日結束戰役。
孫子說:“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聞喜戰役,是陳康在全面內戰開打後的第一仗。第一仗就殲國民黨軍整編第27師第31旅全部和第47旅大部共5000餘人。當時陳賡手上只有2 萬多人。
借東風
借東風
這故事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當時,曹操率兵50萬,號稱80萬,進攻孫權。孫權兵弱,他和曹操的敵人劉備聯合,兵力也不過三、五萬,只得憑藉長江天險,拒守在大江南岸。
這年十月,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縣)同曹操的先頭部隊遭遇。曹軍多為北方兵士,不習水戰,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氣很低。兩軍剛一接觸,曹操方面就吃了一個小敗仗。曹操被迫退回長江北岸,屯軍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同聯軍隔江對峙。為了減輕船艦被風浪顛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戰船連線起來,在上面鋪上木板。這樣,船身穩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來行走,還可以在上面騎馬哩。這就是所謂“連環戰船”,曹操認為這是個渡江的好辦法。
但是,“連環戰船”目標大,行動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備吳軍乘機火攻。曹操卻認為:“凡用火攻,必借東風,方令隆冬之際,但有西北風,安有東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陽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周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由於氣候條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劉備軍師諸葛亮用“天有不測風雲”一語,點破了周瑜的病因,並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見,對於火攻的條件,曹、周、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認識。
然而,諸葛亮由於家住赤壁不遠的南陽(今湖北襄陽附近),對赤壁一帶天氣氣候規律的認識,比曹、周兩人更深刻、更具體。西北風只是氣候現象,在氣候背景下可以出現東風,這是天氣現象。在軍事氣象上,除了必須考慮氣候規律之外,還須考慮天氣規律作為補充。當時,諳葛亮根據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分析,憑著自己的經驗,已準確地預報出出現偏東風的時間。但為唬弄周瑜,他卻設壇祭神“借東風”。
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果然颳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將黃蓋,帶領一支火攻船隊,直駛曹軍水寨,假裝去投降。船上裝滿了飽浸油類的蘆葦和乾柴,外邊圍著布幔加以偽裝,船頭上插著旗幟。駛在最前頭的是十艘衝鋒戰船。這十艘船行至江心,黃蓋命令各船張起帆來,船隊前進得更快,逐漸看得見曹軍水寨了。這時候,黃蓋命令士兵齊聲喊道:“黃蓋來降!”曹營中的官兵,聽說黃蓋來降,都走出來伸著脖子觀望。曹兵不辨真偽,毫無準備。黃蓋的船隊距離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這時黃蓋命令“放火!”號令一下,所有的戰船一齊放起火來,就象一條火龍,直向曹軍水寨衝去。東南風愈刮愈猛,火借風力,風助火威,曹軍水寨全部著火。“連環戰船”一時又拆不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