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頁)
可貴的舉動。他為粟裕這種置個人得失於不顧,大膽直陳的恢宏氣度所感動。最後,他十分堅定十分明確的對粟裕說:你的建議很重要,要鼓足勇氣大膽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告。
說服了陳毅並得到鼓勵的粟裕,信心更足了。但要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改變一個事關全域性的戰略方針,說服毛主席主席,他心裡實在沒有多少把握。他沒有立即給毛主席發電報,而是採取較為穩妥、周密的步驟,給劉鄧首長髮去電報。
4 月16日,粟裕發電給劉伯承和*,向兩位首長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請鈞座予指正”。他深知獲得劉鄧的支援是何等重要,而劉鄧的態度在毛主席那裡是極有份量的。
劉鄧接電後,立即進行研究,同一天,致電中央軍委及陳、粟。電報說:“照現在的情況看來我們擔心的是過江很少把握。“如果過江與自身準備尚不充分,則以退出幾個月為好……如果粟部遲出,加人中原作戰,爭取多殲滅些敵人,而後再出,亦屬穩妥,亦可開啟中原戰局。”
有了陳、劉、鄧三位首長的支援,4 月18日,粟裕將長達3000多字的詳細報告,致電中工委劉少奇、朱德,並請轉中央軍委,並報華東局。為明確責任,電報是以粟裕個人名義發出的。
於是,才有了上述提到的這份長電。粟裕電報最後特別表示:“我們對南渡準備仍積極進行,決不後悔。”並一再說明,這是自己不成熟的意見,雖經月餘考慮,恐有不周,加以對政局方面的情況瞭解太少,“斗膽直呈,是否正確尚祈指示。”
收到粟裕“斗膽直呈”的電報後,毛主席既高興又驚奇,反覆權衡,決定先不忙下結論。
粟裕率軍南渡,這是毛主席始終關注的問題。早在3 月10日,毛主席還未東渡黃河之前,他曾致電主持中央工委工作的劉少奇:我們擬於3 月20日動身東移,約於4 月15日左右可到你處,屆時擬約粟裕一商行動計劃。
剛到城南莊的毛主席,收到粟裕和劉伯承、*等關於改變渡江南下戰略方針的電報,決定要陳毅、粟裕儘快來中央,向中央具體彙報他們的意見,以便中央對行動方針作出最後決策,並把這個問題列人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的重要議程,要求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四大書記先作研究。
陳毅、粟裕迅即達到城南莊。在城南莊會議上,粟裕彙報了3 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大量殲敵的方案,詳細說明了提出這個方案的根據。
聽了粟裕的彙報,毛主席、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當即進行研究,對渡江躍進問題重新進行討論,反覆研究,最後,毛主席在聽取總結會議意見的基礎上,同意和採納了意見,對華野一兵團的任務重新做了佈置。
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告訴粟裕,中央決定陳毅和鄧子恢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這出乎粟裕的意料,他當即向毛主席請求說:陳毅同志無論如何不能離開華野。毛主席沉思了一下,然後說:那好吧,陳毅同志仍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但是那邊工作很需要他,現在必須馬上走。這樣,按照中央決定,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
敢於實事求地提出與中央戰略行動方案不同的意見的將領,是大智大勇的。粟裕作為戰區指揮員敢於採取這樣一個大動作,深受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的讚許。而善於實事求是地採納部屬不同意見的最高統帥更是大智大勇的,這需要特別的戰略勇氣和恢宏氣度,這種高度的*,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能夠左右這場國共命運大決戰。而毛主席的偉大,也正在於此。
華容道
華容道
周瑜火燒赤壁以後,曹操險些遇險,張遼一箭射中黃蓋,黃蓋中箭落水。張遼救得曹操登岸,尋著馬匹走時,曹軍已經大亂。
曹操與張遼引百餘騎,在火林內走,看前面無一處不著,火光沖天。曹操令軍尋路。張遼指道:“只有烏林地面,空闊可走。”曹操率領殘兵敗將徑奔烏林。
縱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問:“此是何處?”左右說:“此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說:“丞相何故大笑?”操說:“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奉諸葛亮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