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蕊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筆者字面理解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善於指揮戰爭的人,不會再次徵兵,不會不斷運送糧草,取用於敵國,繳獲敵人的糧草,所以軍糧始終豐足。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國家之所以貧困,往往因為勞師動眾長途運輸,長途運輸的勞苦轉嫁到百姓身上;
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接近軍隊的地方物價飛漲,物價飛漲百姓的財力就要枯竭,國家財力枯竭就要增加賦稅。
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
中原逐鹿而力屈,百姓家產耗去十分之七;
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損失人馬,損失器械,損失兵器,損失運輸車輛,國家的消耗去掉了十分之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所以,智慧的將領必然取用於敵國糧草,食敵一鍾(640或1000升),相當於本國供應二十鍾;
蕊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草料一石,相當於本國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
所以,要讓將士殺敵就要讓他們憤怒;
取敵之利者,貨也。
賞以繳獲的財貨,鼓勵將士奮勇爭先。
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車戰繳獲戰車十承以上的時候,獎賞先繳獲的人,更換旌旗,立刻投入戰鬥,這樣即戰勝了敵人,又強大了自己。
筆者感悟
孫子在本節裡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軍事理念“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孫子非常反對把戰爭的負擔轉嫁到老百姓身上,把一個國家弄得內外交困。但是,戰爭又無法避免,戰爭的消耗也無法避免的時候怎麼辦?
孫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善於指揮戰爭的將帥,他們是不會一再徵兵的,因為他們會制定完全出乎敵人意料的奇謀,使得戰爭速戰速決,而自己犧牲的將士會控制到最少。他們是不會動員全國的力量準備戰車、甲冑、兵器的,他們也不會動員全國的老百姓千里迢迢不斷運送糧草的,他們會制定周密的謀略奪取敵國的軍需物質,繳獲敵人的糧草,所以他們的軍需始終充足、軍糧始終豐足。
國家之所以陷入困境,往往是因為戰爭造成的勞師動眾,準備大量的軍需物質和長途運輸,長途運輸的艱苦勞動往往都轉嫁到百姓身上了。
接近軍隊駐地的地方物價飛漲,物價飛漲造成當地老百姓的財力大量消耗,國家的財力也隨之枯竭,只好靠增加賦稅來彌補,代之而來的是增加了全國老百姓的沉重負擔。中原大戰造成國家力屈,老百姓的家產耗去十分之七。國家損失人馬,損失器械,損失兵器,損失運輸車輛,國家的財力消耗去了十分之六。
所以,智慧的將帥必然取用於敵國的糧草,食敵一鍾(640或1000升),相當於本國供應二十鍾;取用敵國草料一石,相當於本國運送二十石。
所以,要讓將士殺敵就要讓他們同仇敵愾,大量的繳獲軍需物質,以保證本國軍隊之用。同時還要論功行賞,拿出一部分繳獲的物質獎勵給立功者,以鼓勵將士奮勇爭先。對於繳獲戰車十承以上的立功者,誰先繳獲的就獎勵給誰。命令他們將獎勵的戰車更換旌旗,立刻投入戰鬥。這樣即戰勝了敵人,又強大了自己。
中國的市場經濟開始不久,很多企業瘋狂的擴張,認為只有這樣在行業裡才能獨佔鰲頭。企業紛紛搞“小而全”、“大而全”,恨不得把行業裡各個環節的錢都賺完。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因為企業沒有有效整合行業裡的各種資源,而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到並非自己企業強項的專案中去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自行設計研發的一臺軋鋼機,從設計到整機完成,整整用了十年時間。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從日本引進了一臺相同型號的軋鋼機,結果日本只用了一年零八個月就完成了。日本專家告訴我們,他們是聯合了十多家企業共同完成的。
無獨有偶,上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