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筆者字面理解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孫子論述:大凡用兵之法,輕型戰車千輛,重型戰車千輛,十萬士兵的兵器鎧甲,千里運送糧草輜重。
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官貴賓客的耗用,製備各種器材的耗用,戰車器械的耗用,每天消耗黃金數千倆,才談得上十萬大軍開拔。
筆者感悟
孫子闡述了“大軍未到糧草先行”這一軍事後勤保障的巨大耗費。
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十萬大軍的戰爭,並不算什麼稀奇戰爭,但是,就算是組織十萬人的大軍,輕型戰車需要千輛,重型戰車需要千輛,十萬士兵要穿鎧甲要拿兵器,加上千裡運送糧草輜重。官貴賓客的耗用,製備各種器材的耗用,戰車器械的耗用,每天需要消耗黃金數千倆,才談得上十萬大軍啟程。其耗費巨大,簡直無法想像。
孫子不主張戰爭,因為戰爭的耗費巨大,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只有用苛捐雜稅來彌補財政虧空,最終都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可以說戰爭在沒有爆發之前,就已經帶來巨大災難了。
老子也不主張戰爭,老子說:“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無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不主張用兵,實在要用兵也要出師有名,出兵也是正義之師,萬不得已而用之。得勝了就罷了,不要因此而逞強。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圍繞著正義這個宗旨。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不僅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召力,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穿透力;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價值信仰,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團結統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人民共同勞動、生活,一起維護著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而形成了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
愛好和平:中華民族歷來以愛好和平著稱於世,愛好和平滲透在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價值觀念、人生態度和道德倫理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勤勞勇敢:功勞勇敢是中華民族文化底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這種精神和物質歷古而今,貫穿於我們民族一切社會生活的領域,並體現在我們民族思想和行為的方方面面。
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中華無數優秀兒女的座右銘,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圖強,昂揚向上,努力拼搏,去實現民族振興的理想。
苛政猛於虎
苛政猛於虎
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裡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裡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裡的父親上山採藥,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商量著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裡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倖活下來。於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裡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悽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說:“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裡來的,住在這裡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裡,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說完又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