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第五:將帥有才幹而國君不干預的勝,國君不干擾有智慧將帥的軍事指揮,就可以政令暢通,就可以出奇制勝。
如果戰爭來臨,只要具備了上面提到的這五個要素,就可以預知勝利了。
所以說:即瞭解自己又瞭解敵人的,歷經百戰不會陷入困境;不瞭解敵人而瞭解自己的,互有勝負;即不瞭解敵人又不瞭解自己的,每戰必敗。
近代中國歷史的屈辱,使得我們的工業水平落後了,出現了企業管理的空缺,於是我們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和探索。
我原工作單位是國營特大型企業,培訓工作可謂細緻入微。我們系統的學習過原蘇聯的管理經驗、日本的管理經驗、美國的管理經驗,最終發現最好的管理經驗在中國,於是我們又開始學習“邯鋼”的管理經驗。原蘇聯也好,日本也好,美國也好,這些國家透過長時間的摸索,結合其他國家的企業管理經驗,總結出了適合自己國家文化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這些管理模式並不是通用公式,各個國家都可以互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模式究竟何在?
我們不能迴避,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同樣是在摸索中求發展。因此,我們不能把其他國家的企業管理經驗模式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拿來就用。無論別人的管理經驗有如何的先進,引進、消化、吸收,結合自己的特點去粗取精、物盡其用才是真理。這就是我大力倡導的“拿來主義”要和自己總結的經驗“加起來除以二”的企業管理哲學思想。
中國式的企業管理,即不能脫離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又不能違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這兩者有機的統一起來,就是中國式的管理。
人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式管理的關鍵“以人為本”。但是,很少有人提到適合高度固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國人的“以人為本”,換言之,就是中國式的管理就是要“以中國人為本”。
中國人以勤勞智慧而著稱於世,一旦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所迸發出的能量將非常之大。我認為,要管理好中國人,就一定要研究中國文化。中國式的管理是在摸索中求發展的,我們摸索的就是如何把現代管理科學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相融合。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貽。” 。。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大別山雄峙於國民黨首都南京與長江中游重鎮武漢之間的鄂、豫、皖3省交界處,是敵人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那裡崇山峻嶺,綿延不絕,是革命老根據地,群眾基礎好,解放軍容易立足生根。佔據大別山,可以東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沙,瞰制中原。毛主席提出,進軍大別山應採取躍進的方式,下決心不要後方,長驅直入,一舉插進敵人的戰略縱深,先佔領廣大鄉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再奪取城市。
當時軍委的戰略意圖是:以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由陳賡、謝富治率領太嶽兵團主力為右後軍,趁胡宗南陷在陝北,豫西敵軍處境不利的時機,以雷霆萬鈞之勢,從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依託伏牛山作戰,建立豫陝鄂根據地;由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主力為左後軍,挺進蘇魯豫皖地區;兩翼牽制是彭德懷率領陝北野戰軍出擊榆林地區,調動進攻陝北的胡宗南集團北上;山東解放軍在膠東展開攻勢,把進攻山東的國民黨軍引向海邊。中國共產黨中央一再要求做到:兩翼配合中間,三軍確保主力。周恩來曾說:“劉鄧直插大別山,朝蔣介石的胸膛刺進一刀!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再砍他一刀!陳毅、粟裕大軍進入魯西南,挺進豫西,再扎他一刀!這三路大軍,在戰略上就布成了‘品’字陣勢,互為犄角,協力配合,在南起長江,北至黃河,西從漢水,東到黃海的中原大地上,向敵人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劉鄧大軍與隨後挺進豫西、豫皖蘇的陳謝、陳粟兩路大軍,形成“品”字形陣勢,它們互為犄角,以鼎足之勢,直逼國民黨長江防線,使廣大中原地區成為奪取全面勝利的前進基地
解放戰爭期間,黨中央、毛主席決定戰略上從內線轉向外線時,首先選擇的就是劉鄧大軍。1947年7月中央軍委指示劉鄧挺進大別山時的電報上說:“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
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主席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指示,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然甩開敵軍,分兵三路,向南疾馳,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