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感悟
孫子提出了一箇中國人最優秀的軍事觀點“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非常反對窮兵黷武,大力提倡用謀略戰勝敵人。
孫子認為戰爭無論大小,都要遵循用兵的法則,運用謀略迫使敵國屈服為上策,採用軍隊攻破敵國為下策;迫使敵全軍屈服為上策,攻破敵全軍為下策;迫使敵全旅屈服為上策,攻破敵全旅為下策;迫使敵全卒屈服為上策,攻破敵全卒為下策;迫使敵全伍屈服為上策,攻破敵全伍為下策。也就是說:要運用謀略,迫使敵人不戰而屈服為上策,用軍隊打敗敵人為下策。
如此說來:百戰百勝的將帥,並不是最好的將帥;不戰而使敵人屈服的將帥,才是最好的將帥。因為不戰就不會大量的消耗財力,使敵人屈服,還可以得到大量的物質,可以極大的豐富財力,其優點實在是太大了。
一旦戰爭不可避免,就要按照如下的順序來謀劃戰爭:
最好的用兵之道是:與敵人較量謀略,比誰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多,比誰的準備更充分,比誰的謀略更深,比誰的謀略更奇。
其次的用兵之道是:與敵人較量外交,比“得道多助”,比外交謀略,比外交優勢,比外交辭令,比靠山,比氣勢,比詭道。
再次的用兵之道是:與敵人較量軍隊建設,比說的將帥有謀略,比誰的軍隊訓練有數,比誰的軍隊氣勢高漲,比誰的軍隊陣型變化多。
最不好的用兵之方法是:攻城,除非前面的辦法都用盡了,實在是沒有其他好辦法的時候,迫不得已而攻城。
攻城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修造登城的戰車,製備各種攻城器械,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準備齊備;堆積居高臨下的土山,用弓箭攻擊城內的敵人,又需要三個多月才能準備完備。這樣一來一去就去掉了六個月。指揮打仗的將軍們是沒有那麼好的耐心的,他們無法忍受內心憤怒,就會強迫士兵像螞蟻一樣爬牆攻城,士兵戰死了三分之一,城還是沒有攻下來,這都是攻城帶來的災難啊!
所以,善於指揮戰爭的將帥,他們靠謀略戰勝敵人,不需要殘酷的戰爭就可以使敵人屈服,奪取敵人的城池是不需要強攻的,毀滅敵國是不需要很久的時間的,像這樣的將帥,必然能夠全勝於天下。
無需勞師動眾就可以獲得全部利益,這就是“謀攻”的奧妙所在。
市場競爭最可怕的就是“低價競爭”,這種競爭方法的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有人認為低價競爭獲利的是消費者,其實不然。因為任何產品都是有成本的,企業為了生存,低價競爭到一定程度時,企業只有採用降低產品品質的方法來降低成本,受害的最終是消費者。所以,低價競爭相當於《孫子兵法》中的“攻城之法”,是一種“被動挨打”的競爭方法。
其實,競爭就是幫助別人提高,同時也是激勵自己提高。只有透過不斷的競爭,才能使全行業的水平不斷提高。全行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是提高了國際競爭力。我們不能把競爭簡單的理解為“你死我活”,而應該理解為“互利互惠”“共創輝煌”。所以“競爭對手”應該改為“競爭夥伴”。沒有寶馬,賓士也不可能一枝獨秀;沒有福特,通用也不可能一枝獨秀;沒有本田,豐田也不可能一枝獨秀。這一點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吧?
中國的市場經濟時間不久,企業中還存在“龍蛇混雜”的現象,所以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企業間互相拆臺、互相詆譭,市場競爭沒有做到共利共榮,相反還出現了兩敗俱傷的局面。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來得及共同面對,內部就已經先打起來了,結果讓外商坐享了漁翁之利,同時還損傷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市場規則會限制住不平等競爭,那種共利、共榮、共發展的良性競爭,必然會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流。
全國人民都在“*”和“中國聯通”的競爭中受益了。早十幾年,手拿“大哥大”就是身份的象徵,今天如果有人手拿“大哥大”,在大街上大聲打電話的話,可能要被人笑掉大牙。*和中國聯通這一對競爭夥伴,在給全中國人民帶來實惠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全中國人民都為中國的汽車工業捏著一把汗。那時候,中國的老百姓還認為家用汽車只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望。幾年過去了,中國的汽車工業,非但沒有自生自滅。恰恰相反,還得到了飛速發展。四通八達的公路上,飛速賓士的是95%的國產車。“一汽”、“二汽”、“上汽”這*中國汽車工業主流的競爭夥伴,在競爭中茁壯成長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