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時候,怔呆了的高大全還沒來得及收手。見被我瞪著,高大全忙將項鍊放下,嘴裡支支吾吾地為自個兒遮掩:“奶奶的,這狗皇帝也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說罷,他拾過我丟棄的銀鏟,裝模作樣朝俑體裡掏。掏了幾下發覺不對,於是要過天佑的長劍探進去左右鼓搗,似乎想弄斷蛛網遍佈的銀線。蕭一笑蹲過去朝俑體內看了看,又用銀鏟碰了下沒藏訛龐僵硬的手臂,前肢的白毛比面部更長更密,若非石碑和人俑提前點明瞭身份,還以為這裡趴了一隻異化了的刺蝟。
打火機噴出的火焰由藍變黃,同時冒出一股股黑煙,刺鼻的焦臭衝撞著我們剛剛恢復的嗅覺。褪毛之後,我們在沒藏訛龐的左臂外側看到了二十來個模糊的字跡,大部分像現代的簡體漢字,個別幾個比簡體漢字更加簡化,簡直成了日文一樣的符號。
隨著目光移動,從蕭一笑的口齒中吐出斷斷續續但極為清晰的詞句:“劉徹李陵死戰匈奴遷大澤之東”。那些都是簡體漢字,蕭一笑認識,我們自然也看得懂,古怪的是,沒藏訛龐為何要扯到一千多年前的西漢和匈奴?這個跟他能夠羞辱皇族、顛覆社稷的謠言有關嗎?又或者,與那個神秘的黑匣子存在一定聯絡?
帶著強烈的疑惑,我們迫不及待轉換到沒藏訛龐的左側,燒去他右臂的白毛,忍著糊臭去看上面的文字,可惜,右臂上的資訊比較少,字跡更模糊,能看懂的僅有八個,但它似乎揭穿了一個足以顛覆歷史的重大秘密:“大夏李氏鮮卑後裔”。我和蕭一笑同時看完最後一個字,彼此望著對方,只覺得心跳加速,緊張到不敢大口呼吸。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西夏是由党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天佑文史不甚過關,這點印象還是有的,於是提出了普通人都會發出的疑問:“西夏不是党項人建立的嗎?怎麼會是鮮卑後裔?因為他們都姓拓跋?”“什麼党項鮮卑的?我都聽糊塗了,哎,西夏皇族不是姓李嗎?什麼時候改姓拓跋了?”高大全也停了手,他的疑問充分證明,其歷史知識還不如天佑。
“說西夏李氏是鮮卑後裔倒沒什麼可奇怪的,李元昊曾公開宣稱自己是北魏鮮卑之後。”高大全的問題太過低階,因此蕭一笑先解答了天佑的疑竇,“《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這是歷史記載。”
“08年2月,考古人員還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審旗納林河鄉排子灣村發現一處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幾方十分珍貴的墓誌。墓誌銘用了大段文字記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經過,並明確表示其家族為‘本鄉客之大族,後魏之莘系焉’。也就是說,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後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後代’。這個發現,從考古角度證實了歷史記載的準確性。”
講到這裡,蕭一笑不禁發出一聲嘆息,嘆息裡有崇敬也有吝惜,有懷傷也有感動:“幾千年的民族大融合隱藏了太多秘密,數十個王朝興替更迭淹沒了太多真相,而中國的歷史,正因這些被隱藏的秘密才光輝燦爛,正因這些被掩埋的真相才充滿誘惑。”
不等前者感嘆結束,高大全就再次發出疑問,不過這回他算是問到了點子上:“既然李元昊都承認他是鮮卑後裔,沒藏訛龐拿這個威脅朝廷還有什麼意義?再者,沒藏訛龐即便要尋找退路、聯絡靠山,與其祈求遠而無能的北宋,為何不依託更近更強大的遼國呢?”
“問得好。”蕭一笑讚許地看著高大全,“說到西夏與北宋,就不得不提到拓跋氏的起家,以及它與漢族各王朝之間的複雜恩怨。拓跋氏最早活動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後遷至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淝水之戰後,拓跋建立北魏,北魏分裂滅亡之後,形成數個互相為敵的部落,直至唐初才重新壯大統一。唐開元年間,拓跋部歸附玄宗,並協助郭子儀平叛安史之亂。唐僖宗時,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又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長安,被賜姓李,封夏國公。”
“從此,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即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廣大地區皆成為拓跋氏的私人領地。但趙匡胤建宋之後,開始削除藩鎮的兵權,這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