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部分(第2/4 頁)
送到遠征軍,要求遠征軍儘快將蝗蟲投入行星中去,拿到拼合蝗蟲的第一手實戰資料。
接到命令的遠征軍不敢怠慢,趕緊選了個還沒來得及清理的行星,一股腦地把半數蝗蟲幼體全部扔到行星表面充當實驗品,
為了保證記錄下的資料詳實可靠,遠征軍選擇的行星是一顆擁有宜居環境的行星,保證這些小小的蝗蟲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命。
至於另一半兒,則拿到一顆真正的荒涼行星扔下去試試看。
眨眼間又是幾天過去,遠征軍的實驗彙報終於送到了總部,葉飛沒心思看那些枯燥的對比資料,直接看報告最後的結果。
無論宜居星還是沒有大氣層的荒涼行星環境,蝗蟲一號都能立即適應,啃食方面問題也不大,但也出了一點小意外。
宜居星上的實驗體出的問題是蝗蟲本身不具備強大的防禦或者攻擊能力,艦隊為了看蝗蟲一號的表演,事先沒有清理行星上的生態系統,結果落地的蝗蟲遭到了大量變異生物的圍攻,撲到蟲柱上沒啃幾口就在變異生物圍攻中全軍覆沒。
建議提高蝗蟲一號的反擊能力!
荒涼行星上的情況倒是十分良好,只是蝗蟲的數量太少,蟲柱又高大的過了分,啃了三天也沒啃完一根石柱。
建議下一步必須投放數量更多的蝗蟲細體,才能抑制住蟲柱的發展。
葉飛二話不說,把實驗使用中發現的問題轉發參宿四,交給一號實驗室來解決。
沒過幾天,蝗蟲一號1。1版新鮮出爐,主要的改進一是在蝗蟲的面板裡新增色素細胞,提高偽裝能力;二是加入毒蛛的基因,在兩顎之中另外新增了毒牙;
據說一號實驗室還想繼續給蝗蟲一號新增一些富有攻擊性的基因,比如加上螳螂的刀臂什麼的。
但是獸醫力排眾議,決定只進行幾項最容易實現的改進,其它方面的改進可以慢慢研究,免得耽誤事。
改進後的蝗蟲一號再次投入戰場,雖然戰鬥力沒強多少,使得絕大多數蝗蟲都在與本地生物的爭鬥中死亡,但是蝗蟲一號身上的毒素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毒死了一大批保護蟲柱的本地生物。
剩餘的蝗蟲撲在蟲柱上大快朵頤,沒用多長時間,就開始繁育下一代,半個月之後,龐大的飛蝗群席捲整個行星,所到之處,將所有的植物啃食一空,哪怕因此而喪命也在所不惜。
這個結果令葉飛十分滿意,立即命令加強蝗蟲一號的培育力度,儘快將更多的蝗蟲投入戰場。
為此,葉飛準備把幾個培育生物戰艦的資源行星,全部改成培育蝗蟲一號的基地。
然而就在葉飛摩拳擦掌,緊鑼密鼓的時候,意外卻再次發生。(未完待續。。)
1561 召見
第一批以寄地蟲幼體為食的宇宙蝗蟲運抵遠征軍後,受到了遠征軍上下的一致歡迎,並第一時間投入使用,大量的宇宙蝗蟲被遠征軍投放到上百個被寄地蟲佔據的行星之上,一時間宇宙蝗蟲大行其道。
由於一號實驗室提供的宇宙蝗蟲全部是弱小的幼體,因此遠征軍選擇的行星最少也擁有初級生態環境,並且在投放宇宙蝗蟲之前,還要先把行星清理一遍,最大限度地保證弱小幼體的成活率。
等這些宇宙蝗蟲的幼體在蟲柱的滋養下慢慢長大並開枝散葉之後,就可以飛入宇宙,逐漸向周邊的星系擴散,一步步地蠶食寄地蟲的生存空間,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寄地蟲的擴散問題。
軍方的計劃雖好,可實際執行起來,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倒是都按計劃發展,首批投放的宇宙蝗蟲幼體不到一個月就進入了成蟲期,開始生女育女擴大種群。
首批宇宙蝗蟲數量有限,食量雖大,卻只能吃掉很少一點蟲柱,根本達不到抑制蟲柱生長的目標,直到種群進行了連續幾次擴大之後,數量眾多的宇宙蝗蟲鋪天蓋地的掃過行星,才慢慢扯平了雙方的差距,並漸漸佔據戰略優勢,初步具備啃光蟲柱的基礎。
遠征軍的戰艦數量不多,所以每一次向行星投放宇宙蝗蟲幼體之後,都會在行星外空軌道留下衛星,以便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
透過分析衛星獲得的大量第一手資料後發現,在宇宙蝗蟲的種群擴大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哪怕這顆行星上還有大量的蟲柱,宇宙蝗蟲的種群也會一分為二,一多半離開這顆行星。飛向廣袤的星際空間。
剩下的宇宙蝗蟲則繼續留在行星上,直到種群的規模再次擴大到不得不分家的時候,宇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