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而是實打實的土星基地製造,而且是與機械文明同步開始建造,除了超光速引擎來自於機械文明的友情支援外,從內到外全部由人類完成。
不知道是不是技術上的原因,這兩艘移民飛船的體積比遠望號小得多,與長城號相當。
兩艘移民船的側舷上漆著大大的舷號,一艘是001,另一艘是002。它們倆就像兩艘幽靈船一樣,無聲無息地跟隨在遠望號側後方。
實際上這兩艘飛船根本就是無人飛船,需要遠望號上的控制人員遠端遙控,船上也沒有什麼移民,而是裝載了八十萬處於冷凍狀態的囚犯!
中國人傳統的思想固執地束縛著國民的思維,願意加入移民大軍的民眾數量十分有限,絕大多數人仍處於觀望狀態。
而隨著超光速引擎的出現,尋找新的宜居行星,向宇宙移民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如果因為無人願意加入移民大軍而導致移民計劃擱置,中國必然將在不遠的將來再次落後於美俄。
移民人數的多寡,已經不是簡單的表面問題,而是件涉及人口數量和未來發展的大事,甚至事關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普通民眾不願意離開家園,就只能另闢蹊徑。流放囚犯開發不毛之地古以有之,於是政法部門修改了部分法律,將大多數刑事案件的懲罰方式改為流放移民星。
不過為了移民星的安全,謀殺等涉及人命等重大暴力刑事案件的罪犯不在此例,絕大多數是經濟犯罪等危害力不強的罪犯。
309 目標比鄰星
火星接收的兩艘移民船上裝載的就是第一批流放的罪犯,因為身份的關係,他們不具備進入遠望號生活的資格,只能在無意識的冷凍之中渡過漫長的航行時間。
接收完畢後,十六艘巨型飛船組成的艦隊迅速飛離火星,躊躇滿志的呂劍第一時間釋出命令:“超光速飛行一小時倒計時,所有人員做好飛行準備!”
對戰艦上的軍人來說,根本不需要什麼準備,隨時可以進入超光速飛行,但遠望號上的民眾卻不行,必須給他們足夠的緩衝時間。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遠望號上的民眾在月球基地時就經過了相關培訓,他們立即返回家中,將自己和家人固定好,準備承受超光速飛行帶來的衝擊。
遠望號在所有公共場所提供臨時的固定位置,為來不及返回家中的民眾提供方便。
倒計時的數字飛快地變動,當所有的數字歸零,呂劍大聲命令:“超光速引擎啟動,目標——比鄰星!”
比鄰星?不是天狼星嗎?
不知道多少人同時發出同樣的疑問,但是命令必須執行,十四位艦長第一時間將命令傳達給各艦的動力部門。
十六艘鉅艦的艦身同時泛起七彩的微光,微光的強度越來越高,很快就像一層光繭般將飛船完全裹住,接著彩光一閃,鉅艦一艘接一艘地消失。
進入超光速的一剎那,所有人都有一種奇異的感覺,身邊的一切都裹上一層淡淡的彩光,時間彷彿變慢了,腕錶上的秒針要很久才跳動一下,下墜的水滴像慢鏡頭一樣滴落,連人的動作都變得十分地緩慢,哪怕急破了腦袋,也沒法讓自己的動作快上哪怕一丁點兒。
似乎只有人的思維不受影響,仍然保持著正常狀態。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半個小時,半小時後,遲滯的感覺終於褪去,但裹滿全身的彩光卻依舊若隱若現。
此時,各艦的測速儀顯示著同樣的數字“秒速918000”,光速的3。06倍。
不知道為什麼,進入超光速狀態,明明是件值得大書特書,寫進歷史的事情,偏偏沒有幾個人為此而感到自豪,反而有一種淡淡的失落。
當艦隊的速度穩定後,呂劍馬上將疑慮重重的各位艦長召集到一起開了個碰頭會。
會議在全息會議室舉行,十四位艦長看似聚集在一起,實際上仍然各在各的飛船上。
“各位,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我選擇了比鄰星?”呂劍當仁不讓,開門見山,“我直說吧,俄國人選擇了沃爾夫359,但是美國人選擇了格利澤581。美國佬想把天狼星的敵人扔給我們?想得美,那個鬼地方我們絕對不去,不能讓外骨人牽著鼻子走,更不能讓美國佬指揮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跳出敵人和盟友劃下的框框,以自己的思路完成戰略佈置。”
十四位艦長誰也沒說話,靜靜地聽著。
“現在艦隊已經進入超光速狀態,但是以目前的速度飛行,我們需要一年零四個月才能抵達比鄰星,兵貴神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