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即將進入天軍的可憐孩子們壓根就想不到,現役的天軍官兵同樣一個不拉地收到了內容相似的問卷。
葉飛收到問卷後,毫不猶豫地在是否加入遠征艦隊的問題後寫上了肯定的答案。
璀璨的星空從小就是他的夢想,在機械文明出現之前,離開太陽系只存在於科幻小說的描述之中,而今則因為機械文明的出現而變得觸手可及,他又怎麼可能放棄來之不易的機會?
天軍從上到下幾十萬官兵,有一多半在這個問題上回答了願意——天軍的環境相對單調,但天軍的官兵對宇宙的憧憬和嚮往,卻是任何職業都無法比擬的。
只是在涉及家人的問題上,中國人重視家庭的傳統令所有人左右為難,無法在家庭與夢想之間找到一處平衡的中間點。
問卷反饋的內容令整個軍方傷透了腦筋,若是不能解決官兵的後顧之憂,即使得到機械文明建造的戰艦,遠征艦隊的成員也會因為遠離故鄉而士氣日喪,最終喪失戰鬥的動力。
換個角度來講,就是遠離太陽系問題不大,長時間的遠離親人才是最困擾官兵的問題。
為這個,軍方上上下下沒少想辦法,可是治標不治本,不從根本上解決矛,遲早還是會出問題。
兩個月後,中方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俄國需要的戰艦意外地首先交付使用。
不知道是不是對傳統的俄系戰艦信心不足,根據俄國戰艦的外形,很容易分辨出這批戰艦的巨鯨血統。
顯然俄國人交給先鋒四的只是改進後的巨鯨級戰艦圖紙,只是體積比普通的巨鯨級大了近一半兒,艦長達到創紀錄的四千八百米,超過現役的任何一艘主力艦。
一時間,以佛羅西洛夫為首的俄國天軍躊躇滿志,根據人類與機械文明達成的軍議,戰艦總數超過一百艘的俄國遠征軍團立即開赴獅子座方向的沃爾夫359。
根據機械文明提供的情報,這顆閃光星唯一的行星是一顆近日軌道矮行星,每隔一段時間,這顆倒黴的行星就會接受一次“日光浴”的洗禮,表面溫度高達上千度,絕對沒有生命存在的丁點條件——閃光星是指這顆恆星不定時地爆發大規模耀斑,看起來就像電壓突然升高的燈泡一樣不斷地閃爍。(耀斑是一種劇烈的太陽活動,具體請百度。)
在地球上看,只是覺得沃爾夫359的亮度總是不規律地變化,然而身處其中,卻要提心吊膽地擔心下一次耀斑不知道什麼時候地出現。
按人類的慣性思維,這樣一顆瘋狂的恆星對外骨人絕對沒有半點用處,肯定是看也不看地直接略過,但事實並非如此。
機械文明的情報中提到了一些人類從未了解過的外骨人習性。
生物飛船雖然能夠進行跨星際航行,但是生物飛船在航行中一直處於損耗狀態,一旦生物飛船體內儲存的水全部耗盡,生物飛船也會“渴死”。
因而在接近恆星的時候,生物的本能會驅使生物飛船飛向恆星系的邊緣尋找水分充足的小天體,將遠航時損失的水分補充回來。
即使控制生物飛船的外骨人都無法改變這個習慣。
再貧瘠的恆星,也不會真的一無所有。沃爾夫359的遠空存在大量小天體,外骨人群落肯定會在那裡停留一段時間。
至於俄軍能不能趕在外骨人離開沃爾夫359之前趕到那裡,就要看機械文明如何協調了。
人類第一次飛離太陽系的歷史只能由俄國人來書寫,中美兩國眼紅心熱兼不理解為何是俄國戰艦首先交付,可事已至此,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耐心地等待屬於己方的戰艦,並且不約而同地對俄國遠征艦隊的訊息進行冷處理。
305 遠航(二)
又過了漫長的兩個月,機械文明終於交付了第二批戰艦,天軍上下又蹦又跳,都以為這回怎麼也該輪到自家,可是運往月球的艦隊過門不入,居然全部飛向了美國人的月球基地,頓時將所有人火熱的心扔進三九天的冰雪。
大夥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把中國排在最後,不過牢騷歸牢騷,除了罵兩句痛快痛快嘴,天軍有一個算一個,全拿機械文明沒辦法。
而且上面不曉得怎麼搞的,始終不見動靜,哪怕向機械文明抗議兩句也好吧?
只有近距離親眼目睹美軍戰艦的人才發現,美軍的戰艦體積比俄軍更加龐大,平均長度超過六千米,再次打破人類戰艦的長度和體積紀錄。
美國人的戰艦沒有巨鯨血統,很可能是種只存在於設計中的未來型戰艦,正好藉著機械文明出手的機會將圖紙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