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3/4 頁)
這樣根本不行,是不是改用第二套計劃?”遠離敵軍後葉飛主動聯絡呂劍,謹慎地建議道。
呂劍眉頭緊鎖:“第二計劃太冒險了。”所謂第二套計劃是利用戰艦的超光速飛行能力靠近第四行星。
外骨人的封鎖那麼嚴密,進入之後有沒有機會再進入超光速狀態飛出來很難說,更重要的是磁場會影響超光速飛行,而且飛行的速度太快,很難保證戰艦出現的位置特別精確。
通常情況下,經過精確計算的超光速飛行,基本上能夠出現在預定座標附近,誤差不超過兩千公里。
遠征軍與狼花艦一戰雖然使用了超光速突進戰術,可前提條件是狼花艦的腐蝕霧防禦圈足夠大,其內部有個幾萬公里。
第四行星則不然,它的外層空間到處是小魚艦,對超光速飛行有一定影響。
另外,第四行星被恆星的潮汐鎖定,按說自轉速度減弱的行星磁場也會減弱,可第四行星的磁場實質上比地球要強得多。
超光速狀態下接近行星磁場,不受影響根本是扯淡,萬一沒能及時脫離超光速狀態直接撞上行星,那才叫悲催到了家。
“冒險就冒險吧,打仗哪有安全的?”葉飛說,“外骨雜種的巡邏範圍太大了,在一光秒外投放登陸艙倒是沒問題,但是一路上那麼多生物戰艦,成功空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你說的我都知道。”呂劍沉聲道,“最好還是別冒險……別說了,聽我的。”
呂劍說完,直接調來北方號,從北方號上調來兩架遙控戰機。
這兩架j…447戰機是艦隊自行改裝的實驗型遙控戰機,即可有人操控,也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無人操縱,只是艦隊的技術力量有限,遙控裝置還做不到像有人操縱那樣靈活自如。
兩架戰機運抵長江號,葉飛按照呂劍的指示,將八個加料的空降艙吊在戰機的翼下,看起來怎麼都讓人覺得不倫不類,不過j…447六十多米的長度,掛上幾個六七米長、圓滾滾的空降艙就像掛了幾個大號炸彈,看上去也什麼奇怪。
兩架戰機啟航後立即進入超光速狀態,直飛第四行星。
很快,這兩架戰機便出現在第四行星的大氣層外,附近的小魚艦立即圍上來,戰機早就設定好的程式控制著它們馬上飛向行星,一頭扎進了大氣層。
小魚們追之不及,只能射出大量的凝固光束。
進入大氣層後的戰機立即釋放八個空降艙,脫離機翼的空降艙直墜地表,雖然降落的過程中有五個空降艙被凝固光束擊中,不過最終還是有三個成功抵達地表,觸地的空降艙驟然分裂,一叢叢輕盈的絨毛隨風而起。(未完待續。。)
ps: 順便說一句,牽引光束這種東西,已經不是科幻了,雖然現在只能移動很小的東西。
另外,求訂閱支援!
410 脫胎換骨
空降艙成功投遞後,兩架戰機在大群小魚艦的進攻下墜毀,成功達到目的的呂劍也不心疼,指揮艦隊遠離第四行星。
不過艦隊並沒有返回原來的座標,而是離開一段距離之後,持續關注第四行星。
不得不說,581這顆恆星實在是太小了,格利澤581g,也就是第四行星與恆星間的距離只有0。14個天文單位,大概七十個光秒,只有水星近日點的一半兒不到。
與恆星的距離太近不是什麼好事,第四行星早就被恆星潮汐鎖定,永遠一面朝著恆星。由於大氣的對流,第四行星的正背兩面溫差並不是很大,不過背面的溫度較低,不利於風暴星真菌的生存,因此所有的空降艙全部扔在第四行星正面。
正面的最高溫度大約在七十度左右,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可是對真菌來說只能算恰到好處。
背面的溫度最低約零下四十幾度,常年被冰雪覆蓋。
第四行星的晨昏圈自然環境最好,那裡的原生生物群落也最集中,不過晨昏圈的溫度也不是完全一致,赤道最熱,緯度越高溫度越低,兩極則處於冰封狀態。
原生生物密度最高,最活躍的位置就在晨昏圈的赤道上,不過那裡現在已經成了外骨人的大本營,到處是忙碌的外骨人。
離開晨昏圈,大多數陸地原生物種止步於正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不過不管地球還是第四行星。都不乏極限生物,高溫只是令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卻不是真的不毛之地。
相比之下,第四行星背面的生物圈比正面繁盛得多,畢竟保暖比散熱容易,生物對嚴寒環境的適應力遠遠超過炎熱氣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