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己的感想評論時,是有一份多大的耐心和靜謐的心境,但是,他的表達方式,卻像一個成熟的年輕人,有縝密的思考,也有調皮的調侃。
是的,王石在很多時候表現得像一個年輕人,不在他的外貌和聲音或是行動舉止,而是他的想法,他與人對話時的回應,都顯得活力四射。而這一切,如果需要一個觀察者來尋找原因的話,我歸結為是他在自己的生活裡製造和尋找了不少閒暇的縫隙,這種生活中的留白給了王石無限的想象空間,也給了他吸收更多外界資訊的可能。
閒暇的王石是怎麼樣的?
也許是在登山,或是雪山,或是城市近郊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也許是在某個地方拍攝照片,或在家裡擺弄他的相機;又也許,就是開啟電腦,在網上閒逛溜達,沒有特別的事情,只是靜靜地坐著而已。
不同的閒暇方式,共同的一點就是:此刻,萬科、工作都在身外……
我們經常在談論一個企業家真實與否的問題,王石在這方面沒有為自己說明太多,但一個事實是,因著網路,王石几乎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個大的玻璃後面,每一個走過的人,在每一分鐘,都可以向他張望兩眼。
王石,也就變得越來越透明,在他的閒暇生活中。
《王石這個人》:時尚(1)
風格,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的真正奢華,無論你富有與否;典雅,則是在喧騰的潮流中持守寧靜。
——阿瑪尼
王石時尚嗎?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難回答。如果堅定地說:“是。”回頭想想總覺得有些不妥,一個成功的男人總不能就一定是時尚的。在書報攤上各種光怪陸離的時尚雜誌裡,我們看到的時尚先生們都是傑尼亞、阿瑪尼一類品牌簇擁包圍的人。最不顯山露水的,那也一定把那塊江詩丹頓表藏在了PINK襯衣的袖口下。一般意義上的時尚,都是穿衣戴帽的細節時尚,而王石在哪兒都是一副在野外的打扮,彷彿隨時都能席地而坐的樣子,手上常戴的是那塊歐米茄的運動型手錶,並沒有什麼特別。無論在五星級酒店還是在辦公室,他似乎沒有把環境和自己的打扮聯絡得太緊密。就像他的一個手下開玩笑說的:“老闆哪兒時尚啊,你看人家派對場上的人都是細皮嫩肉,他卻總是糙皮糙臉的。” 有人把2002年摩托羅拉邀請他做產品代言人作為王石時尚的標籤,但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王石在廣告片上的表演生澀得很,還是商界人士的風格,沒有任何寫意的感覺,完全不時尚化。
王石偶爾也困惑:“我怎麼就時尚了呢?”
如果肯定地回答:“王石不時尚。”好像也和事實不符。他起碼算得上是一個趕時髦的人。剛到廣州的時候,王石在國家機關單位工作,80年代初期,牛仔褲還並不是太多人穿,他已經瀟灑地穿著牛仔褲,開著摩托車在廣州街頭風馳電掣了。在愛上登山運動之前,王石習慣在褲子上加一個肩帶,這個細節被許多攝影師所捕捉,成為王石愛打扮的標誌,他自己也得意揚揚地對記者說:“為什麼加肩帶?帥啊!”1999年之後,出現在公眾面前的王石就比較粗線條了,休閒裝成了他的標誌。而到了南極探險回來,他索性把自己弄成了平頭加鬍子拉喳的形象了,這樣的造型一穿上精細的西裝就顯得很彆扭,所以他索效能不穿西裝就不穿西裝了,即便是上臺領獎。也許,我們可以把這樣的造型理解為是另一種方向的時髦追求。
另外,在各種傳媒的報道和策劃裡,他儼然已經是中國名列前茅的時尚先生了。2004年,一家女性時尚雜誌把王石評為10位中國女白領們“最值得嫁的男人”之一,排名第二,第一是著名演員陳道明——直接用時尚女性們的眼光肯定了王石的時尚地位;而最有趣的是,一本時尚雜誌把他和演員董潔搭配在一起的合影作為雜誌的創刊號封面,畫面上的王石居然穿的是粉紅色襯衣並且笑容燦爛,沒有任何商場大家的感覺,全然一副時尚生活家的派頭,顯然造型師和攝影師下了點工夫,生活中其實很少見到王石穿粉紅色;更有媒體直接就把“時尚先生”或者“最具風尚創業家”的稱號頒給了他。顯然,在媒體心目中,王石已經具備一個時尚人物的所有條件。
但我曾經很困惑。媒體總是擅長劃分圈子,如果要把王石劃分為“時尚”和“不時尚”,顯然願意把他往前面那個圈子裡裝。因為要把一個總是頻繁曝光於聚光燈下、各種名利場裡的人說成不時尚,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僅僅是幾年前,王石自己也一再否認自己是個時尚的人,但這兩年他的口風好像鬆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