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詩歌的是不是成功也待商榷的商界人士,當過一個地方石油公司的副老總。他45歲才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勒索者不開槍》,刊登在廉價的《黑麵具》雜誌上。但他的後半生卻太不同凡響了。1939年他51歲出版了他第一部長篇小說《長眠不醒》,大受追捧,隨著《再見吾愛》《高窗》《湖底女人》和他的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的出版,他成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而且是被無數的文學大師所推崇的大師。他與達希爾·漢密特一起成功地推翻了英國古典推理對美國偵探小說的統治,開啟了美國本土硬漢派私人偵探小說的強悍傳統,是為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國革命”。錢德勒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代表著硬漢派書寫哲學的最高水平。他與海明威、福克納等被認為是美國本土文學的代表,他們共同撐起美國小說最高峰的史詩時代(1920~1950)。錢德勒在電影方面的成就絕不亞於他的文學,他是好萊塢黑色電影的締造者之一,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認為是黑色電影的教科書。毛尖更把錢德勒稱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他是好萊塢的寵兒,在40年代,他的四部作品六次被搬上銀幕,協助他寫劇本的竟然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威廉·福克納,與他合作的也都是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這樣的大牌導演,在當時,在好萊塢,很多演員以能扮演錢德勒劇中人物為榮,尤其是扮演被譽為“有金子般心靈的騎士”“寧可誘姦一名貴夫人絕不糟蹋一名Chu女的”菲利普·馬洛(馬洛在1995年以第一名的得票被美國推理家協會推選為一百五十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具魅力的偵探,而錢德勒也是以第一名的得票被公推為一百五十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亨弗萊· 鮑嘉扮演的馬洛最被錢德勒認同。
在現實世界裡,錢德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根本就是一個無視於現實、無視於世俗的人。他就像一個率真的兒童,肆意地開著拙樸的玩笑。在當時的美國文壇,他與海明威齊名,但他卻瞧不上海明威,他在自己小說裡給一個笨警察起名叫海明威,說他是一個“老是重複同樣的話,直到讓大家相信那話很精彩的傢伙。”他拒絕一切獎項。即使是獲了諾貝爾獎,他也必然會拒絕。原因有二:一是他認為諾貝爾獎頒給了太多二流三流作家,而許多遠勝於他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