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駛本領就是那時練出來的,什麼兩輪摩托,三輪農用車,四輪拖拉機……統統不在話下。
等待護照時,沒事經常接觸田裡的莊稼,姐夫山上的樹苗,還幫著配置各種肥料……作為農業大學的畢業生,還給鄉親們解答了一些疑惑。就在某天晚上,他忽然找到一堆肥料的資訊。
他興奮的半夜爬起,記下了原料,步驟等等。第二天一早,他好像摸到了規律……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翻譯亂碼或者搜尋資料非常容易。比如水溶性肥料,他本身的專業性更能夠讓他抓住關鍵詞。
如果把這種搜尋方法用在人造鑽石方面,會有進展嗎?安峰立馬在網上找資料,比如人造鑽石的高溫高壓技術,又比如更精粹的高溫低壓技術……普通人學起來恐怕得花不少時日,但機器腦都是一遍過。
安峰只花了一天時間,便成了半個專家。
如此一來,就算資料沒有整理完成,他也能夠利用機器腦先去鑽研現代技術,打了基礎後,再縮小範圍,定位腦海裡的未來科技。雖然仍有偶然性,但機率大大提高,以前是大海撈針,現在是守株待兔。
然後,搜尋到的答案經過翻譯,顯示是:人造鑽石的技術已經能夠取代天然鑽石,因為它不涉及偽造,只是用了同樣的碳元素,快速模擬火山或者深層地底環境,催化出這些特別堅硬的金剛石。
但還是沒有找到安峰手上這批鑽石是否人造的依據,只不過,他如今關心的重點已經不在這上面,以腦海裡這些資訊的介紹,人造鑽石的技術起碼領先地球幾百年,當前技術根本無法辨別。
如果他掌握了這門技術,隔三差五弄一些頂級石頭,也不多,三年五年一顆,沒錢了就拿去拍賣,也不做低端的活兒,用那些一兩克拉的鑽石去騙普通人太下作。他針對的是高階領域,能買得起幾十克拉鑽石的人,絕對是不差錢的土豪,就算坑了他們,安峰也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能成功的話,這一輩子都不會缺錢花了。
繼續深入去研究,未來人造鑽石這門工藝非常不簡單,需要用到模擬的高壓環境,高精度的機**,或者是3d印表機等,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個龐大的工程。對機器腦現在的進度來說,怕是還早著呢。
他又把重點放在自己“摘抄”的水溶性肥料身上,認真以論文的標準編輯了內容,檢查幾遍後,打上自己的署名,隨後在用企鵝聯絡自己的大學同學:“王樂,死哪兒去了?哥召喚你!”
沒一會兒,王樂的頭像亮了:“賤人找爺有什麼事?”
安峰迴:“有件正經事兒,對了,你還在讀研吧?”
“準備畢業了,什麼事說吧。”
“我這裡有一份新型水溶性肥料的論文,聽說學校裡有人在做這項專題,想讓你轉交給那些教授看看。”
這次王樂回覆的速度非常快:“哇靠,你小子畢業幾年,居然還能弄出論文來?”
“哈哈,發過去給你啦。”安峰迴。
“你玩真的?”王樂接受了檔案,頭像很快就暗了下來,大概半個小時後,他來回復了:“行啊!你這傢伙寫的這些東西,我有竟有好幾點看不懂,怎麼想出來的?有戲,改天幫你投檔。”
“多謝,畢業哥給你派紅包。”安峰笑著回覆。
王樂的訊息一直沒來,安峰上網瀏覽了相關珠寶展的報道,國內只是偶爾提及,安峰谷歌了外國的網站,終於找到了拍賣的報道。一邊嚼英文一邊找翻譯,總體來說,報道多用“驚奇”來形容。
兩顆粉鑽被命名為“雙子星”,已經連續展覽三次,並計劃下個星期於紐約進行拍賣,多方富豪都收到了邀請,競拍意向很火爆。堪稱神蹟的兩顆巨鑽總重30克拉,絕對是收藏的典範。
在安峰辦好護照,臨近出發的前幾天,王樂的訊息傳來:“很不幸,被拒了。”
安峰不解:“沒有人看?”
“看了,但是……我還是打電話跟你說吧。”王樂的電話隨後打了過來:“學院裡也剛好有一個小組在做水溶肥的研究,政府投入資金,已經消耗了不少,取得了進展。當然,你的技術更高明。”
“那為什麼不要?”安峰更不解了。
“這個,人家投入幾千萬,連續數個月的研究成果,而你只是洋洋灑灑幾萬個字,低廉的成本……專家組這麼多人,花了這麼多錢,難道還比不過你……你應該知道的,這不單單是技術的問題。”
“這是名聲和關係的問題?”安峰懂了。
“是這樣。”王樂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