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1 頁)
起更大作用的是航空參謀,而他則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經常部下怎麼說就怎麼批准,這一點曾經引起淵田的擔心。
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南雲個人的問題了,而是日本海軍整個將官和指揮官選拔的問題。在這裡,也許有人想舉斯普魯恩斯的例子來說明一個不懂航空的將領可以成長為一名優秀指揮官。但是,我認為除了人與人不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斯普魯恩斯其實在指揮作戰中並沒有多少介入航空作戰的實質性指揮。在中途島時,實際指揮的是哈爾西留給他的參謀長布朗寧上校,上級還有熟悉航空作戰的弗萊徹鎮著;再後來有明確的航空戰術指揮米切爾。
其次,南雲不是個合適的擔任這個職務的指揮官。他謹慎有餘,果決不足,大概因為對航空不熟悉的緣故更加縮手縮腳。在中途島戰役中最關鍵的就是在8時20分得知發現美軍航母之後,直到決策先回收飛機再進行攻擊,整整長考了十幾分鍾。如果這個時間能充分縮短,至少不會是全面慘敗的結局。個人覺得,既然山本五十六認為日美必須早決戰,必須以不斷進攻壓制美軍,就該使用積極進取、果斷而有魄力的指揮官。然而,南雲恰恰不是這種指揮官。在選將這一點上,美軍就很成功。戰爭初期,美軍在太平洋上兵敗如山倒,正是一片頹喪之機,正需要一個勇於任事,大膽果敢的將軍。於是,哈爾西和布朗寧的組合出現了,他們先是出擊馬紹爾,然後布朗寧又在中途島大膽地派出攻擊隊,接著哈爾西在南太平洋掀起風雲,挽救了整個形勢。然而先在中途島,後在萊特灣,日本海軍連續在兩個關鍵節點上遇到了兩位“軟腳蟹”指揮官,這究竟是天意還是人事呢?(插一句雖然日本海軍的升遷是憑資歷的,南雲之前也無太丟人表現,所以中途島海戰不可能臨陣換將,但是山本五十六在中途島之後仍然不撤換南雲確實是用人不當。)
中途島海戰,南雲雖是敗軍之將,卻也還算盡了全力。戰役期間,南雲做出的錯誤判斷大多責任都不在他。諸如換彈之類的命令大多也情有可原或值得商榷。當然南雲的指揮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事實上他的一些決策是矛盾的。既然已經判斷周圍沒有敵人,採用單相搜尋卻還要多留一手。既然知道有偵察機推遲起飛,不等偵察機確認就草率作出認定,客觀上加劇了後來的手忙腳亂。如果南雲能按照飛機搜尋時間的需要,推遲到7時50分後決定第二攻擊波的任務,就不會遭遇反覆換彈這樣的尷尬。事實上,他完全有充分的時間來等待偵察結果,他根本不用這麼著急的。感覺是不是宇垣在戰前會議上關於美軍航母在側翼出現如何應對的提問,在南雲那裡起了過分的作用,使得他謹慎過度。
這裡再補敘一個小細節,南雲忠一在日本海軍內是著名的反對限制軍備的艦隊派骨幹。1932年,日本發生了著名的“五·一五”事件,即一群反對限制海軍軍備和認為軍部統帥權遭到干涉的年輕海軍軍官在首相官邸謀殺了當時的首相犬養毅。這批軍官在接受審判時,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分子和盲目愛國的群眾給予政府和軍方相當大的壓力,要以“愛國義士”的名義減輕甚至取消他們的刑罰。隨後,控制軍令部的艦隊派提出所謂修正案,準備將海軍省的權力也囊括到軍令部之下。但這份修正案遭到艦隊派和狂熱愛國分子的死敵,著名的理性派軍官井上成美的堅決抵制。他壓住了這份修正案。之前,井上因為對“五·一五”事件審判發表不同意見,在與南雲的口舌交鋒中佔了上風,因此懷恨在心的南雲就藉機屢次在井上面前吵鬧。一次,他衝進井上的辦公室,說要掀翻井上的桌子並殺了井上。後來,在軍令部部長伏見宮親王的宴會上,南雲借酒撒瘋,威脅井上說:“殺掉你這個混蛋太容易了,只要拿小刀往你肚子上一戳!”當然,這些最後都只是說說而已。一個如此以“愛國”著稱的將領,口口聲聲別人“賣國”“混蛋”,口頭威脅果斷敢行,卻在實戰戰場上優柔寡斷,喪師敗陣,真是讓人感慨不已。('EXC')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