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在城牆上的項羽左手伸到背後,扭斷箭桿,然後又從胸前箭桿抽出來,然後再向繩索撲去。養由基的箭壺中從來只有三支箭,有一箭中的、萬無一失之意,涉間也是,他無法再射項羽了。張耳伸手將項羽拉上來時,鮮血已經浸紅了項羽身下的繩索。
分兵
包紮完畢後,項羽回應趙王趙歇說,內子虞姬曾飽讀山川地理之書,率土之濱,莫不了如指掌,鉅鹿東城的秘密我們自然知道。
趙王趙歇也不分事情的輕重緩急道,秦始皇不是搞焚書坑儒嗎?天下書籍焚燒殆盡,她怎麼看到的,書不是都沒了嗎?
張耳不悅道,大王,您有所不知,坑的都是些手無寸鐵的窮酸文人,赳赳武夫或者王公貴族想要留點閒書,還是沒人管的。然後他立即轉換話題切入實質性的討論,上將軍,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上將軍苦戰了半日,身上又有傷,當此身心勞累之時,不宜速作決斷,在下設宴款待上將軍,請將軍先用膳休息。
項羽突然出劍抵住趙王趙歇的胸口,他嚇得面如土色,立即哀求張耳,在場趙軍諸將都拔了劍,但他們剛見識過項羽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地的英勇,都不敢莽動,張耳鎮定地表態說,上將軍,不可!
項羽說,張耳,你現在無非想拖延時間,想再等上幾個時辰,待秦楚勝負已分再作考慮,楚若勝,趁機搶奪功勞,秦若勝,繼續困守孤城。你根本就不願意傾盡鉅鹿之兵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害怕失敗,也害怕一旦失敗,你手中再無一兵一卒,你的那個狐朋狗友,面和心不和的所謂兄弟,現在駐守在鉅鹿以北,見死不救也跟你懷著一樣心思的大將軍陳餘,他可以在趙王面前將你排擠掉!你說不可,有何不可,你曾做過陳勝的大臣,現在又立了這個懦夫為趙王,我項羽殺了他,你還可以再立一個。
趙歇大聲叫道,張將軍,朕知道你忠心耿耿,絕不會讓上將軍那樣做的!他聲音中不無哀求和乞憐。
張耳道,感謝大王信任,秦軍圍鉅鹿以來,張耳無時無刻不想出城一戰,也曾派愛將張黶、陳澤二人率五千人攻秦,不幸被全殲,竊以為秦軍強大,草率出戰,只不過是以卵擊石罷了,張耳可以死,但卻不想為了成就我一人的聲名,而置皇上的千金之體和十萬百姓的身家性命於不顧,故遲遲未戰,張耳也曾佇立城頭,盼望諸侯相救,可謂望眼欲穿,楚燕齊相繼而來,卻無故滯留,有如只聽焦雷滾滾,卻不見只雲片雨,有幸將軍率兵相救,張耳感激涕零尚且來不及,又怎會為爭權奪利而耽誤天下大事呢?將軍你誤會了。
項羽說,好,那你答應開啟東城,放入秦軍四萬人,開門揖盜,然後發動機關,東門頂上萬斤巨石凌空而降截斷秦軍,再由趙軍關門打狗。
張耳說,四萬人對趙軍的壓力很大。
項羽怒了,楚軍來救趙國,破釜沉舟,人人抱必死之心,現在趙軍稍稍涉險,你居然推三阻四,討價還價。然後他稍一用力,劍尖劃破了趙王的面板,血珠緩緩地流出。
趙歇突然大喝,張耳接旨!
張耳猶疑了一下,跪下。
趙歇說,朕命你開東城納秦軍,決戰鉅鹿城。
張耳想了想說,諾。
項羽收劍回鞘,謝過趙王,然後與張耳等趙將騎馬直奔東城,一扯韁繩時,項羽才發現左臂又立時被鮮血染紅了,剛才的劇痛讓左臂幾乎麻木,項羽根本沒有覺察到,現在輕微的餘痛反而引起了項羽的稍許緊張。
東城已到,項羽說,始建鉅鹿城的人,信奉老聃的思想,主張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向往來,於是,只建了一個城門,並設以機關,在城內廣養牲畜,廣種穀物,而少建街巷,如果有戰事,可以永遠閉城,與世隔絕,這想法其實也不壞。
張耳則鄙夷地說,只可惜,他不懂百姓繁衍,土地有限的道理,他不會料到後人又多開了三個城門,東南西北四通八達。
張耳花了半個時辰,部署好趙軍之後,然後讓士兵開啟城門,激戰著的秦軍和楚軍像是漲潮一樣湧了進來,密密麻麻地全是人頭在晃動。過了一陣兒,項羽說,張將軍,差不多了,我看是夠四萬了!
張耳再下令啟動機關,只聽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萬斤巨石攜著泥沙塵土轟然落地,青石地板被震得支離破碎,整個鉅鹿城也顫了幾顫,像得了瘧疾。東城從此永遠封閉了,秦軍被一分為二。
項羽順著繩索溜出城,爾後的情景,一如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描述那樣: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