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4/4 頁)
東西,後者免不了也會對前者有所幫助。
姜璜給自己調整了一個好位置,招手令星術士學徒遞給自己一杯茶,然後慢慢抿了起來。
程晉州進場後就坐在姜璜星術士身邊,向他問過好後就掏出筆來記錄。認真參與討論既是伊蘇先生的要求,也是實際的需求,如此才能保證自己在星術士中的影響力。
在大夏,權利或許能夠維繫官場和軍隊,卻不能維繫星術士之間的關係。
聽了一會,姜璜忽然問程晉州道:“你怎麼看待他們的討論?”
“誰的?”乍然發問讓程晉州一愣。
“燃燒的本質。”姜璜說的是化學組的內容,他輕輕的敲擊著筆桿,道:“星洲的星術士,早些年也嘗試要提取出燃素來,但始終都沒有成功……”
“您相信燃素說嗎?”
姜璜笑笑道:“我對此方面的內容不太熟悉,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
“還以為您真的是專心於微積分。”程晉州調笑了一句,道:“燃素我是不相信的。”
“那金屬煅燒實驗呢?”
兩個人說的算是一項有名的錯誤。在化學界早期,人們認為火是由無數細小而活潑的微粒組成的物質實體。這種微粒既能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又能以遊離的形式存在。而作為驗證。有人嘗試著煅燒金屬,並精確稱量,結果發現金屬變重了。
於是“金屬+燃素=灰燼”的說法就很受人們的相信。
現在我們知道,金屬煅燒增加重量,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與金屬形成化合物,從而增加的氧的量,可是在17世紀的時代,人們卻會相信它是燃素存在的證據之一。
程晉州無心加入這場大辯論之中去。因為關注化學的人不多,同時也因為推翻燃素說是目前的條件所不具備的。歷史上的羅蒙諾索夫,之所以能推翻燃素說,主要依靠的是兩點——質量守恆和精確的定量分析。此二者都不屬於17世紀的先生們能完成的範疇。
另外,他也不想更顯眼。
眼看著成員們正在激烈的討論,程晉州不由搖頭道:“熱是運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