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龍淵劍不在身邊,這讓他感覺有些不習慣。
沒有這柄人道聖劍護佑,親身直面天子龍氣的壓制,使得林易原本綿長的呼吸,顯得稍微有些沉重。
什麼是本,什麼是末?
一直以來,林易都認為自己分辨的很清楚,掌握的很好。但是直到龍淵劍離手的那一刻,他才忽然驚醒過來。
有時候,得到的越多,並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
恰恰相反,失去反而會讓我們看得更遠,更加清晰。
眉心祖竅之中的《星河真經》閃爍著點點光芒,恍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
星河真氣流淌全身,圓融無暇,一種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感覺油然而生,人道龍氣帶來的壓力立刻便消減了數分。
如果拋開那些玄虛的東西,龍氣代表的是力量,是權勢,是地位。
林易啞然一笑,曾經以為自己追真逐道,超凡脫俗,曾經以為自己一劍在手,斬妖除魔,現在回過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依舊只是一個俗人。
在御花園的一個涼亭中,林易見到了昭德帝。
林易打了一個稽首,說道:“聖上萬福。”
“清玄真人免禮,請坐。”昭德帝紅光滿面的說道。
林易也不推辭,直接便坐了下來。
中華自古無跪禮。
先秦時期,因為沒有桌椅,所以才有了“跪拜”,但這並不是正式的禮節,只是一種“雙膝跪席”的坐姿。
在那個時代,臣跪君,君也跪臣。
後來有了桌椅,跪拜就十分少見了。除非是一些十分正式的場合,比如說每年只舉行幾次的大朝會,這才需要跪拜,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的。
發生改變的是元朝。
宋以前,君臣奏對,雙方皆坐。到了宋代,君坐臣立。再到元朝,則是君坐臣跪。
明朝繼承了這一陋習,但還是少有百姓向官員下跪。因為下跪禮太大,一般的官員承受不起。一旦出現這種事情,那就代表著有天大的冤情,這是每一個官員都極力避免發生的事情。
真正將跪拜禮推到頂峰的,是滿清王朝。
這個王朝沒有君和臣,只有主子和奴才。而清朝的官員跪了皇帝之後,心裡不平衡,就將這種不平衡轉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至此,下跪成為一種社會普遍現象。
從趙宋到滿清,跪禮的變遷,體現了時代精神的變化。
從“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主子”和“奴才”,元蒙和滿清先後帶給華夏的,並不僅僅是戰火和殺戮。
當昭德帝欣賞著由一名小太監奉上的“天子劍”的時候,林易的思緒紛飛,想到了更多的東西。
昭德帝手握著“天子劍”的劍柄,隨手揮舞了幾下,久違的活力再次回到了他的身體之中。
“真人的靈丹果真不凡。”滿面紅光,精神十足的昭德帝讚道。
林易的心神從天外歸來,聞言笑著說道:“這也是聖上洪福齊天。此丹以我在長白山深處,無意間採到的一株人形靈參為主材煉製而成,所剩無幾。這天下想要再找到一株人形靈參,難如上青天。”
昭德帝面露惋惜之色,親身體驗過靈丹的妙用之後,他多麼希望能夠再得到幾顆。
好在,林易在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卻開啟了一扇窗。
“天子劍既然已經鑄成,朕何時可以開始修行?”昭德帝頗有些急切的問道。
林易笑了笑,說道:“聖上莫急。莊子曾說,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天子修行之道,便在其中。”
“還請真人解惑。”昭德帝說道。
林易說道:“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聖上貴為天子,得萬民供養,為人之道。如能上體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則大道可成。”
“如何方能補足?”昭德帝問道。
林易取出了一張摺疊好的紙,放在涼亭內的石桌上鋪開,說道:“便是此物。”
紙上畫著是一臺十分簡陋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