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4/4 頁)
成真元迴轉而彼此增益。
但更進一層卻是互相連精神層次都完全信任開啟,互相汲取對方神識,達到兩心如一的地步。
這後一層次如果真能達到兩心如一的地步,即使是兩人的七魄都沒盡開,但兩心如一之下,仍有可能凝生命魂。
這又分成兩種可能,一種是一人七魄俱開帶動另一人共同凝生命魂,只是這種情況下凝生的命魂借了雙修對像的“勢”,不如自己修成的凝固。
另一種卻是兩人互補凝生而成,這樣兩人日後修道、破境,甚至對敵都要始終在一起,否則便會大有影響。
這是雙修訣的殊勝之處,魔道邪宗的採補之道為何永遠都沒辦法和真正的雙修術相比,便在於此。
採補之道與魔道邪宗的思想一脈相承,追求的是損人利己。
而古修士們創下的雙修術是彼此增益,只不過孔璋無論如何也只達得到第一個層次,而在第二個層次上無法兩心如一。
說到師雨濃,卻也無法以情入道。
因為她的情愛是不倫之情,所以會有疑慮、焦灼等種種負面情緒充斥在內。
而七魄俱開,凝生命魂的前提,第一是七魄這七種不同層次的自我意識俱都認可這個“道”,才能貫通聯接七魄,形成共生命魂的基礎。
但卻還有第二個前提,便是你可以千思百慮,可以行善作惡,但是對於這個道,一旦悟出,便是“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只有兩個前提都達到,七魄才會由各自獨立而轉為貫通聯接,再融合為一。
遠古時道德未彰,未有如今的倫理之說,諸聖之前,特別是儒道孔聖之前的古修士們因情入道便容易得多。
孔聖與其他諸聖重辯陰陽,再釋道德後,創禮儀,立倫理,以浩然氣為基礎指出一條直通天道之路。
此路對於後輩弟子來說卻是越行越窄,皆因為其後輩弟子中鮮有孔聖般的胸襟,反倒是道術之爭上打著孔聖大旗,真實修煉時卻是雜念頻起,這未嘗不是儒道衰落,在玄門各支中越發勢末的原因之一。
但是孔聖勢壓其他諸聖的時代,他的“道”卻的確是影響極遠。
一些玄門旁支針對孔聖的道提出完全相反的看法,認為人就應該像野獸一樣,想吃就吃,想殺就殺,絕不應該弄出什麼禮儀倫理來束縛自己,這一脈日後便是魔道邪宗中雛形之一。
而其他旁支亦有吸取孔聖大道中的一些精華,便不可避免的也接受了一些禮儀倫理之說,因為古代修士們在天劫中殞落,需要傳承道統,倫理之說正符合傳承道統所需。
而俗世中,禮倫之說為人族接受後,才有更明顯的尊卑之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