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待老爹走回跟前,問“爹,最近我表現如何?”“ 你是否說過表現好是有獎勵的?”“ 那你覺得這個魔法帽 怎麼樣?”待到老爹醒悟,施以緩兵之計,推脫今日囊中空空不便購買,容後再說。小兒回家後半月內一
言不發,舉座皆慌,老爹這才反應過來魔法帽一事其實並未了結。
黃孩兒與老爹上街見到櫥窗中哈里波特魔法帽,“老爸,買一個。”“ 我們同學都有,不買下回你參加家
長會的話,很沒面子啊!”“ 沒錢?你剛才偷偷買菸都給我看見了,你不買,回家我就把這事兒告訴我媽”。 老爹若走,小孩不哭不鬧,靜坐櫥窗前,直到老爹回頭找他,雙手投降。若老爹不予理睬,回到家中再迂
回進攻老爹的爹和娘,反正要直到魔法帽到手方才善罷甘休。
綠孩兒與老爹上街見到櫥窗中哈里波特魔法帽,仍舊步法中規中矩,見到他人手中有,面不改色心不
跳,仍舊一副“不羨鴛鴦不羨仙”的表情,連要求也不願向老爹去提。
現在,問問你自己,你自己可能是傾向於哪種 呢?這種買玩具時的招數和反應上的巨大差異,從 來沒人去教,一切都是那樣得渾然天成。
我相信“性格是天生的”,有不少專業人士可 能並不同意,那也許是因為當他們在使用“性格” 這個詞彙時,與我的定義並不相同。他們也許更習 慣把個人發展的一生界定為性格。事實上,有很多 心理學家給“性格”、“個性”或“氣質”等下了眾 多的定義。
為了避免大家都掉入文字遊戲的陷阱,在“性 格色彩密碼”的定義中,我將人的本性界定為“性 格”——“原本的我”。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時候,每個人都有了自己了一套性格的標識,而後 天的影響和塑造成就了現在的我們。故此,我將後
天界定為“個性”——“現在的我”。
“性格”是天生的,所謂“性格”就是“原本的我
“個性”是後天的,所謂“個性”就是“現在的我
關注“現在的我”,可以讓我們知道“我如何成為現在的我?”以及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因為每個人在
個性形成中都有巨大差異,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只有四種性格色彩,12 種不同的性格組合(詳見第二章), 卻足以構成這個世界裡沒有一個相同的人。
主觀上,個性的形成與自我的修煉密切相關, 意味著成長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獨特的強勢,逐漸去除 自身的一些盲點和侷限。同樣要求我們欣賞別人的性 格色彩,並自願地運用他們的優勢完善我們自己的個 性。關於如何進行個性修煉的部分將會在我的下一本 書 《“色”成正果》中專題做詳盡論述。
有人時常抱怨“上天不公”,然而至少在一點上, 老天爺無比公平。那就是當賦予你性格時,一定是將 性格本色中的力量和侷限同時給你,我們每個人無法 為自己天生的性格負責,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自 己的個性負責。
對於“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向來,我敬而遠之。果真如此,如前所述性格是天生,那豈非意味著 天生下來命運已定?如今,我斗膽冒天下之大不韙,一腳踢翻舊口號“性格決定命運”,一掌托起新旗幟…
“個性決定命運”。
不是“性格決定命運”,而 是“個性決定命運”
“行為”與“動機”
“性格色彩密碼”與其他性格分析系統的表面差別,只不過是分類符號的標誌不同,然而真正的核心 差異在於:每種性格色彩的內部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核心動機。所謂動機就是“為什麼做”,而所有凸顯在外 的行為只是“做什麼”。知道“為什麼做”比“做什麼”要重要得多。換句話來講,我們要探尋的是人類行
為背後的根源,而非僅僅只是看到表象。
動機就是“為什麼做”,行為就是“做什麼”。
不同的行為背後有不同的動機
以 “買哈里波特魔法帽”為例,讓我嘗試詮釋四種性格所表現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
紅色的動機——快樂。買魔法帽的終極目標也是快樂,如果不買,快樂沒了自然就哭,發現有新的(得
到連環畫)的快樂來臨,舊的(沒有魔法帽)的苦惱也容易遺忘。
藍色的動機——完美。對人際關係的完美需求,表現為強烈的希望他人對自己可以理解。故而寧願以
含蓄來代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