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空洞化導致了美國大量的財政赤字;同時,隨著其他工業國家貨幣走強,美元開始走弱。這造成進口的產品更加昂貴,並導致了美國的通貨膨脹,最終也會讓美國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簡單而言:產業空洞化…貿易赤字…美元走弱…通貨膨脹…更低的生活水平。
在1970年代,美國能夠滿足國內消費者的絕大部分需求。但如今產業空洞化導致相關產業競爭力變弱。美國不得不進口大量的產品,比如汽車、電腦和其他耐用消費品,當進口超過出口時,美國又得承受鉅額的財政赤字。
2008年,美國的貿易赤字將近7000億美元。如果要彌補鉅額的貿易赤字,美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出口創匯,但因為美國已出現了嚴重的產業空洞化危機,日本、德國等工業國家能夠製造出跟他們一樣甚至更好的產品,這條路不太現實。另外一條路就是減少進口產品量,弱勢的美元則是減少進口的有效方式。當美元貶值時,國內會產生通貨膨脹。人們得花更多的美元去購買進口的產品,人們就會減少進口商品的數量。當然,這是以美國民眾的生活水平為代價。
在1980年代,美國人很為美國的競爭力而擔憂,但1990年代股市泡沫讓人們開始出現了幻覺,認為美國又獲得了主動權;傳統制造業不再重要,網際網路將取代傳統的製造業。如果傳統制造業不重要,那麼沒有產業真正重要,包括金融和網際網路。
2009年12月30日,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再次接受美國財政部38億美元救助款,成為最新一個接受納稅人救助的大型金融機構。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本是從汽車製造業衍生出來、為消費者購車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的企業,到後來卻以住房抵押貸款為主業,最終把通用汽車的主業――製造業拖入了“毒資產”泥潭。從一個側面可以說,美國這個“車輪上的國度”正是栽倒在“產業空心化”和房地產投機問題上。這是“產業空心化”過程的一個典型。危機發生前,美國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比重約80%。然而,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最終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導致泡沫膨脹、破裂。
從西班牙和英國的衰落看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風險
危自世界步入近代和現代以來,曾經誕生的世界性霸主有西班牙、英國、美國。而此前兩大霸主,都已經日落西山,其衰亡歷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目前的美國。以西班牙為例,其16世紀鼎盛時期,殖民勢力範圍遍及歐、美、非、亞四大洲。但是在西班牙本土,各種奢侈品消費興盛,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日益萎縮,英國、法國、荷蘭的加工業佔領了西班牙國內和殖民地的市場。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由於母體經濟的殘缺,西班牙國內經濟缺少自我調整能力,其海外殖民地或獨立建國,或被新起帝國侵吞,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被英國取代了霸主地位。
英國的衰落過程與此類似,持續兩個多世紀成為世界霸主之後,英國本土的工業,也日益空心化,金融等高利潤行業才是本土商人熱衷的事情,在一戰和二戰之後,英國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此前依靠海外資源掠奪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英國也由此衰落。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一直是一個內生性的經濟體,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國內市場;新能源、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美國仍然走在世界前面,具有巨大的自我調整能力和抗擊風險的能力。美國與當年的衰落時期的霸主西班牙、英國有巨大的不同,因此我們還不能判斷美國也會像前面兩個帝國一樣衰落下去。而 在奧巴馬執政後,美國政府正在汲取金融危機的種種教訓,並竭力推動美國經濟向實體產業迴歸,即強調“實業是立國之本,創新乃強國之路”。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金融危機讓人認清了經濟過度脫離製造業實體的危險。理雖如此,但在資本逐利本性的驅使下,企業的獲利衝動常常會被短期利潤所誘惑而忽視風險。在此情形下,政府調控這隻“看得見的手”實不可少。美國產業空心化,並形成了龐大的食利者階層,這就極大地弱化了美國未來的國家競爭能力。
金融服務業對於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當金融服務業超越實體經濟邊界,金融資本必然反噬實體經濟。美國經濟不僅出現了空心化,而且已經具有了強烈的賭場化特徵。深刻的教訓在於,不能賦予金融業和金融從業人員過高的地位和權利,並必須對他們的商業行為進行嚴厲的監管。
第十節 從通用破產看職業經理人崇拜(1)
幾何時,如果擁有通用產的一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