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但是透過軍隊,他們可以為國家服務,這是很光榮的。其次,還能獲得社會的尊重,也有不錯的待遇,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上發展。他們在軍隊服役20年之後,可以拿到數量可觀的退休金。還可以做二三十年其他工作。 社會如何看待軍人呢?總的來說是尊重和感謝。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參加戰爭計程車兵,都會受到尊重。無論美國人是否支援政府,他們都會尊重軍人為國家的服務。 袁嶽(Victor Yuan): 中國軍隊有200萬人左右,大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參軍是義務制,實際上有些像募兵制。每年都有招兵季節,體檢、政審和加入訓練。有些兵種用人緊俏,需要拉關係才行。比如,要成為女兵就需要拉關係。還有技術兵,如汽車兵等,對將來就業有幫助,也需要拉關係。 願意當兵的人或願意送孩子當兵的父母一般是經濟條件較差的,這與以前的情況不一樣。以前,優秀青年才當兵。當兵的轉業很容易找到其他工作,轉業軍人通常優先就業。如果在部隊當了官,還能帶隨軍家屬。現在,士兵的待遇降低了。另外,他們也有了其他更多更好的就業渠道。所以,弱勢、經濟條件不好的年輕人選擇當兵的會多一些。來自農村的年輕人當兵的多一些。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美國南部和鄉下當兵的多。當兵最多的地區是得克薩斯州。 袁嶽(Victor Yuan): 有些家庭覺得孩子不好管,就送他去當兵,家長覺得軍隊是個管人的好地方。中國軍隊的變化,一是專業化訓練增加,開始重視兵員轉業後的出路問題。二是社會聯絡增加,戰友是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在中國軍隊中,無論士兵還是軍官,待遇都不是很高。在職業轉換上,軍人逐漸只能靠自己了,不像以前由軍隊安排。以前,許多軍官在轉業後可以安置在政法系統工作。現在,政法系統的專業化要求提高了,安排軍官就出現問題了。社會上稱“士兵”為“人民子弟兵”。解放軍給人們的印象是社會救助者和保護安全者。在坐長途汽車時,如果車上有個解放軍,你會覺得比較安全。另外一種說法是傻得跟大兵一樣。在城市居住的人去當兵讓人覺得家裡條件不太好。現在,軍人的社會地位有所下降。  '返回目錄'   。。
城市乞丐80%——90%是專業的
袁嶽(Victor Yuan): 小時候,我們家那裡的乞丐都來自另外一個更窮的縣,幾乎全部是。城市裡的乞丐更加集中。現在,乞丐的重要變化是乞丐的職業化現象。每個城市的乞丐80%~90%是專業乞丐,只有少數是真正需要幫助的。成為專業乞丐的原因是收入有保證。每月1 500~2 000元,這已經超過了城市職工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且做乞丐的成本比較低。 從倫理上,人們覺得做乞丐怎樣呢?乞丐人群主要來自比較窮困的農村。歷史上,那些地區很窮,那裡的人經常逃荒,那裡有乞討的傳統。在湖南和山西的一些地方,有人靠乞討蓋起了小樓,而在家裡種地的人,卻蓋不起樓。這讓人們在心理上接受了乞討。 目前,乞討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有些人利用孩子強行乞討,而且使用不當手段尋找孩子。還有人利用流浪兒強行賣花。大部分乞討者都來源於跨地區的農村流動人口。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鐵口、國際區、教堂,以及寺廟門口的乞丐,都有丐幫控制。乞討現象在社會上還會繼續存在。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上世紀20年代,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認為在街上乞討是道德不良的行為。現在,這種態度已經轉變了許多。以前,我們把這些人叫“bums”(流氓),但這是以前的說法。現在的說法是“無家可歸者”。現在的乞丐分成兩種,一種是真正的無家可歸者,一種是職業乞丐。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你開車到一個比較貧困的地區,在紅燈亮的時候車停下來,就會有人跑過來洗你的車,然後找你要錢。他們也算一種乞丐。還有,在華盛頓和紐約等一些大城市,有一些慈善組織幫助乞丐。比如,安排他們在街上賣報紙,賺一些錢。還有,有時你會在街上看到一個人坐在地上,胸前掛一個牌子,上面寫著“Will Work for Food!”(我給你工作,你給我吃的),但這種情況較少。很少人真正僱傭他,怕帶他回家有什麼問題。 最近,中國乞丐的數量在增加。我經常看到有四十幾歲的婦女帶著一個小孩乞討,但那個小孩明顯不是她親生的。許多中國人跟我說,這是欺騙行為,在她上面還有一個大老闆。在美國,很少看到這種情況。還有,在美國乞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