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97年《培根論人生》初版時,僅有10篇文章組成,到增至最後一版的58篇時,已是1625年,整整用了28年,而我們創作30篇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至少在創作的速度上,我們已經有了一點明顯優勢。
五、讀者如果不加分析的將我們的初版和培根的最後版相比,培根還是佔到了不少便宜。培根根據自己的經驗,已經把初版改得面目皆非,甚至有很多已經是重寫的。也就是說,培根用28年創作的作品,要和只用一年創作的作品比,質量有所差別顯然不足為奇,畢竟我們還有27年可供趕超的時間。
六、我們的文章是由五言(七言)詩與正文兩部分組成的,就算偉大的培根先生再轉世輪迴一次,他也是作(指古體詩歌部分)不得的,這是中國獨特的文字魅力,是仿效不得,也嫉妒不得的,就像英文在世界的流行也是我們仿效不得和嫉妒不得的一樣。
當然,你也一定不要忘記,我們之所以要和弗蘭西斯·培根一比,正是由於我們知道自己的渺小,以及我們深深的尊崇和敬愛這位人類共同的偉大先哲。也不妨說我們正是那隻想借著老虎的威風炫耀自己的狐狸,不過你偏要上當,我們也不攔著你。也不排除中國人制造的鞋子會適合中國人的腳。但有一點我們非常清楚,如果讀者對我們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反對意見的話,那中國的一句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還是要相信的,並會努力地付諸於實踐以爭取取悅我們的上帝。
著者
2005年年末
論本質(1)
剝去瓜子皮
揭開煮飯鍋
看見囊中物
羞愧不必說
誰知掌中書
遠古繞雲霧
夜靜無人語
獨有風吹之
本質,相對地講,應該是物質或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現象。從字義上分解,本質可以理解為根本的質料,或初始的狀態。例如由於溫度的降低水會凝結成冰,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時的冰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水。在此時要追查冰的根本、冰的本質,抑或冰的真實面目,只要提高溫度,冰就會還原成為水,也就證明了冰的本質,抑或冰的本來面目正是水。其實世界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物質。德謨克利特的結論是:“事實上,除了原子和虛空,什麼也沒有。”五彩繽紛的世界,正是由物質這單一品種所繁衍、所派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說世界萬物都是由一種物質所生成的。如果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出發,世界所有的生命亦是從一種微生物進化、演變而成的,微生物亦是從單一的物質而轉變形成的產物。老子所說的“道生一”是不是說宇宙包含一種絕對的一級物質?“一生二”就是這種絕對的一級物質派生了二級物質,而“二生三”就是二級物質派生了三級物質,“三生萬物”就是世界萬物都是由三級物質所繁衍與派生的呢?誰又是三級物質呢?有理由相信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上級物質就是三級物質。除了絕對的一級物質外,也許其他物質只是不斷變化、不斷轉變形式的現象或假象而已,尤其是三級和三級物質所派生的萬物。例如轉瞬即逝的閃電、地球上滅絕的恐龍,以及諸多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東西與現象。所謂的晝與夜、上與下,其實也是這樣一種假象。晝夜這種假象是由太陽而形成的,沒有太陽就沒有白晝,與白晝對比,也就突現了所謂的黑夜。上下是由吸引力和參照物而形成的,沒有吸引力和參照物,又如何產生上或下這樣的概念呢?正像航海家們沒有指南針也會迷失方向一樣,參照物正是顯現方向的真正幕後者。人們平時所用的酒、醬油、醋、湯、飲料、口服液、粥等物品,它們的主要成分亦來自一種共同的原料“水”,水亦是這些物品的主要本相或本質。透過簡化物質的程式,剔除物質或事物的表象,便可以清楚地認識物質或事物的本質。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流傳,也正是因為小司馬光有透過現象看透本質的本領。小夥伴掉進水缸裡,營救的辦法無外乎三種:撈出來;把水抽乾;砸缸放水。對於第一、第二種顯然是小司馬光做不到或來不及的,砸缸放水,小夥伴自然就會浮出水面。小司馬光恰恰是看透了這種真相,抑或這種本質。中國有句古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中我們可以聯想到水之所以往低處流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存在。小司馬光放水救人也正是認識到地心引力的存在。這是自然本質的一個方面。
黑格爾說:“本質是映現在自身中的存在。”這有些不好理解,如果採取調換名詞的方法,也許會好理解些。例如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