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管,可是內務府也要插上一腿。
清朝設立內務府,原本是因為明朝太監職權太大,設立內務府是
削弱太監權勢來管制他們的;可是到了後來如李蓮英、小德張一般寵
監所說的話,內務府反而奉命唯謹,非照辦不可。因為他們有一套說
詞,永遠把老佛爺皇上說在前頭,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法不但高
明,而且讓內務府大臣非常頭痛。現今內務府已成為歷史上名詞,偶
或在故宮檔案中。內務府的奏摺,詞句欠雅不說,1f百且有許多錯字,可
是像奎樂、峰齊、壽民都是翰院出身,頗有文名飽學之士,居然讓屬下
亂寫一通而不刪改,也就更令人詫怪啦。
閒話升官圖
每逢農曆新年,闔家老少吃過團圓飯,大家圍聚在一起,總要擲幾
把骰子、頂牛、打天九,或是鬥鬥紙牌,我就想起當年在內地擲文狀元
籌、武狀元籌,用骰子擲升官圖的情景了。
在臺灣跟人一談到升官圖,知道用“捻捻轉兒”捻出德才功贓而定
升黜的,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至於用骰子擲出德才功良由贓玩法的,除
了高陽先生他們幾位雜學豐富,研究歷史的朋友外,甭說看過玩過,就
是聽人說過這種升官圖的人,恐怕也寥寥無幾了。
自從高陽兄在《聯合報》副刊寫過一篇談升官圖的鴻文之後,文內
曾提及筆者雖非官迷,但與他同好,對擲升官圖卻頗有興趣。他輕描
淺寫的一句話不要緊,而我則災情慘重了,不但整天電話不停,甚至有
幾位讀者,認為我存有此圖,希望我大量影印以便價購。更有兩位同
好,希望我們玩的時候願意前來參加,大家同樂。想不到這種老掉了
牙的玩意兒,居然還有偌許人對它有興趣,而且是男女老少皆有,真是
吾道不孤,出人意料。
記得筆者第一次玩擲骰子的升官圖,是民國十三年甲子春節,筆
者隨侍先慈赴滬,住在李經羲(仲軒)太姻伯府上,仲帥次公子斐君父
子先後被嵊縣匪徒綁架勒贖,李府嚴牆三仞,戒備森嚴,簡直變成鎮日
足不出戶。長日無聊,於是六七位年紀彷彿的親友湊在一起,以擲升
官圖來消磨歲月。恰好趕上李府續修李氏宗譜,譜局子裡有不少飽學
之士,擔任編纂校對工作,薪高事閒,倒都怡然自得。其中有位朱瑞九
是仲帥出任雲貴總督時期的總文案,擔任總校,事最清閒。我們玩升
官圖,特地請他執掌名牌運轉。一位周滌垠兄是斐君姻丈出任省長時
期的機要秘書,在譜局中只是掛名而已,他頭腦非常精細,就由他給我
們管理公注收支。他們二位對於擲出什麼花色,如何躍升轉調,獎罰
收支,全都瞭然於胸,而且一索即得,不勞我們循j圖摸索浪費時間,得
以放心去玩,更增加了不少情趣。
這種升官圖,凡是參加入局,首出公注若干,每人先要拿出兩個代
表自己的標忘,最好是一方名章、一枚閒章用資識別。玩上一局,從擲
出身到大賀,最快一小時半,慢則兩小時甚至到兩小時半。玩過兩次
之後,不但對於有清一代官階黜陟升遷,可以洞悉始末,對於何者是官
職,何者是差事,自然而然有了明確分野。譬如說,總督一職,淵博如
南皮張之洞(香濤),最初他總以為巡撫是總督部屬,有時意見相左,語
氣詞色難免有欠謙和,他也漫不經心,等他交卸湖廣總督,巡撫前來
“護院”,他這才知道巡撫是當地首席親民之官,並非總督的部屬。因
為欽命出任某某地方總督全銜都是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