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臺下人的聽戲麼?關於這一點,我告
訴他中外不同風俗,最早中國人聽戲的地方叫茶園,他們基本營業是
賣茶,後來本末倒置,以戲為主,賣茶反而成為副業了。有時自己做,
有的包給別人做。他們的包法,是上多少座,交戲園子多少錢。每一
個座賣多少錢,是包主的事,園主是不過問的。照片裡有一張,好幾位
直著脖子瞪著眼點人數,那就是查座兒呢!樓下大池子、小池子、兩
廊、大牆,除了正中有官座是留給軍警督察處抱大令來的官差坐的外,
其餘都在這個範圍以內。至於樓上上下場門各留一個包廂,給地面上
有關機關招待上級外,其餘包廂散座,就都包給各大飯館子了。各飯
館分包到手之後,有客人來吃飯,想聽戲,就告訴飯館子訂座。如果客
人想聽廣德樓譚叫天的戲,碰巧這家沒有分到廣德樓的座兒,他可以
跟別家飯館串換一下。若是我們自己去訂座,那是絕對訂不到的。在
那家飯館吃飯,飯後聽戲,飯館子照例是派夥計去送茶的,這種茶自然
比戲園子裡的茶要高明多啦。
包座送吃食
筆者幼年時節,世交錢子蓮在清代是有名的南霸天,先祖把他收
服,在京南梁格莊務農授徒。他時常到北平來,一來就住在三義店,來
了總要到我家帶我下下小館聽聽戲。他最愛聽楊小樓的武生戲,路三
寶的潑旦戲。有一次,我們在泰豐樓吃完午飯,到廣德樓聽路三寶的
《馬思遠》,泰豐樓對錢三爺特別恭維,先送水果,後送蜜餞乾果,最後
熱騰騰的肉丁饅頭炸春捲,外帶竹筍清湯,鮮芳百品,羅列盈前,我撐
得連晚飯都沒吃。我當時曾經想過,這樣殷勤招待,將來這個賬可怎
麼算呀!
賣碗茶的
另外有一種人,大約跟園子里人認識,到了中軸戲一上,他就把現
買的極品香片,用將開的滾水沏上一大錫壺,外面罩上保溫棉套提到
園子裡來。他們眼睛很尖,一看就知道哪位是落門落檻肯花錢的茶
客,趕緊倒上一杯熱騰騰、香噴噴、酞釅適度、冷熱合口的好茶,一碗不
夠可以再來,待一會兒轉過再給您斟上一兩杯;等最後武戲一上場,他
拿茶葉紙到後臺把水牌上第二天戲的演員七歪八扭抄下來,送給喝過
茶的客人看。一方面是討茶客的歡心,二則該叨光您幾文啦。有時他
們也會遇上看走了眼的茶座,雖然衣冠齊楚,派頭大方,可是到了該掏
錢的時候,不是出手不高,甚至昂然不睬,他們管這種人叫“棒錘”。當
年湘南名士袁伯夔初到:{匕平在三慶聽戲,不懂這種喝碗茶給錢的規
矩,他每喝總是三四碗,結果一毛不拔,戲園裡的人給他起了個綽號
——水晶棒錘。他跟樊樊山、羅癭公一塊兒去聽戲.,樊、羅二位是左一
碗右一硫地喝,袁也想喝,人家知道他一毛不拔,就不給他倒,後來羅
癭公知道內情,連外號都告訴了袁伯夔。再去聽戲,因為樊、羅二位打
過招呼,所以也給他倒上熱茶,他一高興把懷裡打簧金錶賞了賣茶的
老頭兒,從此在各戲園裡叫響水晶棒錘變成袁大人了。
賣古玩的
這一打照片裡,有一張託著小木盤賣東西的,這個行當在光緒宣
統年間戲園子裡還很流行,到了民初就少見了。廊坊二條、琉璃廠火
神廟一些小古玩鋪玉器作,為了招攬顧客,時常派人到戲園子裡去賣
點小古玩,大致是漢玉、扳指、菸嘴、印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