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慕的目光中收拾東西的時候,心裡面實際上是一團苦水。
語言還真是個大麻煩,不學好了恐怕自己讓人罵了都也只能笑嘻嘻。再加上在家裡那些事情,陳沖臉上沒有什麼表情,而是看著滿臉容光煥發的老頭:“要不然,咱們一起去韓國吧?”
老頭再也不是前一陣古力看到的那個枯槁的樣子,現在卻又活得有滋有味起來。搖搖頭一笑:“不可。我沒有通關檔案,恐怕一起會有麻煩。”他神神秘秘的湊過來露出來一口白牙,“不過你先去吧,等過上一陣,我便再去尋你。”
說起來奇怪,老頭沒手洗澡都要人服侍,自然也不可能天天刷牙。但一口牙卻好得很,亮晶晶的陽光一照閃閃發光。陳沖並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反過來安慰他:“你就在這裡好好的修養身體,我過一陣再回來看你好吧?”
老頭不置可否,只是嘿嘿嘿的笑,笑得陳沖一陣莫名其妙。
現在這個時候,出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陳沖手裡拿著韓國棋院的邀請函和證明檔案,辦簽證的時候也沒受什麼刁難,但總歸還是花費了前後將近一個月,也就是從他剛回來開始辦理,而到他準備出發的時候才算是把5年的簽證拿到了手。
這是工作簽證,和上次時候的旅遊簽證並不一樣。上次那個讓陳沖在韓國只能呆三個月,多一天旅遊入境局就要來和他談談。而這個卻有個一年的自動延續,也就是說他完全可以在三八線以南只要是掛著太極旗的地方就能住上六年。
不過韓國話,比天津話還難學了。陳沖坐在飛機上的時候看著面前這本韓語入門,頭疼的晃盪晃盪就能聽見裡面水響。
也許,住上三個月天天和這東西打交道,會好一些吧?陳沖強忍著沒把這本書扔到地上,嘆息一聲繼續看著。
韓語有11個單母音節,還有28個子音,屬於黏著性語言,用附加方式表示語法範疇。名詞和代詞有格和數,像動詞有態、尊稱、時、式和階稱……反正麻煩得很,說起來嘰裡咕嚕來回的繞嘴。漢語裡面兩三個音節就能表示的東西,韓語裡面卻要五六個音節才能表達清楚。陳沖在查資料的時候,知道朝鮮語是1443年時候朝鮮國王世宗李祹召集學者貌似是按著漢語進行拆解重構之後發明的。而1446年世宗釋出的《訓民正音》令,也讓立國以來一直使用漢字的朝鮮民族有了自身語言。
不過歷史的慣性很難阻擋,韓國在把漢字廢了用用了廢一陣之後,不得不又恢復了一些漢字的使用。這一點和日本很像。日語裡面為什麼要有平假名和片假名?為什麼裡面總參雜著一串一串的漢字?無非就是因為日語在創立之後有許多東西用日語無法發音或者發音困難過大,因此才不得不使用漢字加假名音標的方式。這裡不能不說,日本人在某些方面比朝鮮民族強一些。人家就是大大方方的使用漢字,也承認自己文化歷史來自於中華。而韓國人……不提也罷。
陳沖如果是僅僅尋找自己的住處的話,反倒沒這麼多麻煩:首爾在韓國人的發音裡面,還是類似於漢城,弘益洞還是類似honyindu的發音。當然如果找人的話,就更方便了,把姓名直接用拼音標出來唸的時候粘連一下韓國人就基本上聽得懂。(不要追究,想要找幾個韓語的地名發音之類出來,本文件卻不支援,而且我也不是學韓語的出身,如果有錯誤萬望勿怪)
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至少陳沖在記憶人名的時候方便了許多。站在新一屆迎新大會上,他瞥眼看看身邊那些比他小了不止一兩歲的棋手們,有些鶴立雞群的感覺。
“授予來自中國的陳沖棋士韓國棋院初段名號。”輪到陳沖的時候,金寅九段還特地把蘇妙帶到了臺上做翻譯。
這也算是一種人性化吧。儘管臺下有些人的臉色不大好看,但至少還有些人是在真誠的鼓掌對他表示祝賀,比如特地趕來的江鑄久和芮乃偉,以及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在新初段授名大會上的李昌鎬。
“小夥子,既然來了,就好好幹吧。”江鑄久是20年前的老牌九段,雖然陳沖並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和芮乃偉這個號稱紋枰魔女的女子第一人來到韓國,但那種真誠的笑容還是讓他心裡暖暖的。
既然來了,就好好幹吧。畢竟還有那麼多人,在用另一種眼神看著他。比如那個安成俊。
這是一個意外。陳沖沒想到的是,傳說中性格堅韌的韓國人竟然真的如此剛強,如果換成他在第一盤就被人家殺得棋盤上沒剩下幾十個子,恐怕早就扭頭回國老老實實上大學去了。但安成俊在輸給陳沖之後,卻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