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頁)
然而野心家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變天了,第一個行動的就是劉彧誅殺諸弟之後的漏網之魚——桂陽王劉休範。
劉休範活命的原因是他實在不夠格死,劉彧連殺他的興趣都沒有。史載他“謹澀無才能,不為物情所向”,這未必不是一種保護色。劉彧一死,他那緊繃的神經忽然一下子放鬆,自認為皇族之中,論資排輩無人可與他匹敵,野心不斷膨脹起來。這與十年前劉駿死後,劉義恭得意忘形的情形頗有一比。劉義恭被劉子業做成了“鬼目粽”,那麼劉休範的下場呢?
也許包括小皇帝劉昱在內的劉氏宗族都不會料想到,劉休範的反叛,成全了一位非劉姓的重要人物,並且將劉宋這個淪為垃圾的腐朽王朝,送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這個人就是劉昱手下的右衛將軍、侍中蕭道成。
蕭道成出身東海蘭陵縣的蕭氏。南方僑姓士族四大望族,由東晉時期的王、謝、庾、桓,逐漸變成了劉宋以後的王、謝、袁、蕭。蕭姓敬陪末席,實際上還有那麼一點不夠格,因為前面三族基本都是從東晉建立以來對於南朝政治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家族,幾代族人在朝中的高官不可計數。蕭氏自從蕭道成的高祖蕭整在永嘉之亂中南渡到晉陵武進縣後,其族人並沒有太多的建樹,所以蕭道成曾說自己出自布衣寒族,也並非全是自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蕭整的後代在南朝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中,竟連續建立起齊、梁兩個朝代,前後統治將近八十年,若加上末期附庸北周的後梁王朝,則有一百多年的時間,這樣的輝煌,恐怕也是王、謝、袁三族所望塵莫及的。
蕭道成後來顯赫了,覺得要把自己的祖上背景設計得榮耀一些,於是就重新編寫了家譜,把漢朝開國名相蕭何稱為自己的祖先,這根本就是牽強附會之言。所以後來李延壽編寫《南史》,並不收錄這種說法。不過,若這家譜是真的,那麼蕭何“後代”奪了劉邦“後代”的江山,也算是一件十分耐人尋味的事情了。
史實大約是,蕭道成雖與蕭何扯不上太多關係,但他的祖上幾輩人在南方的確幹得不錯,到了他父親蕭承之時,已經做到了太守和將軍之職,並被封為男爵。
和劉備同學一樣,蕭道成小時候舊宅的門前,也有一棵參天的大桑樹,像極了皇帝出巡的華蓋。蕭道成喜愛在樹底下與小夥伴們玩耍,他的堂兄蕭敬宗跟他開玩笑,說:“這棵樹就是為你長的。”樹終歸只是一棵樹,是否能夠真正成為樹下人的保護傘,只會取決於那個人本身。否則,諸位大可以先回去看看你家附近是否也有大樹一棵,如果連矮灌木都找不到的話,那你多半也只能碌碌終身了。
蕭道成不像是個打算碌碌終身的人,他很早就有了一些為臣者“不該有”的想法。淮北四州丟失後,蕭道成被任命為冠軍將軍、持節、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出鎮淮陰,後來又升為南兗州刺史,統領淮南江北的軍隊。蕭道成利用這一良機,在軍中廣納心腹、賓客,自身的實力強大了起來,民間傳言蕭道成有異相,要做天子。宋明帝劉彧本來就多疑,對他很不放心,就派將軍吳喜手持一壺酒(老伎倆了啊),到蕭道成營中去試探他。
蕭道成也不是什麼神人,《南齊書》說他“戎衣出門迎,即酌飲之”,把他描述得胸懷坦蕩,根本是隱諱了實情。其實蕭道成心虛得很,說他有心篡位的確不切實際,但他擁兵自重卻是事實。他一看到吳喜帶著皇帝的御酒來見他,心裡就害怕起來,不敢喝,想逃跑。吳喜與蕭道成是老戰友,情誼很深,當即對他宣告酒中無毒,並當著他的面喝下一杯。蕭道成才鬆了一口氣,跟著也喝了一杯。吳喜回到劉彧那裡說明蕭道成並無反意,劉彧心情一高興,就不再計較那些傳聞,不過畢竟有所顧忌,幾年後將蕭道成召回了建康。(救了蕭道成一命的吳喜不久後反被劉彧猜忌賜死,蕭道成卻藉助掩護成就了大事。王侯將相,盛衰成敗,從來並無定數,看著很不錯的,可能成為悲劇人物,看著很猥瑣的,也可能是成功的“英雄”。歷史總是為成功者書寫,由此信然。)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五 蕭道成建功(2)
這些都是一個人成功之前的序曲,總體而言在刀光劍影的劉宋末期,蕭道成走過的道路可謂相當順利。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劉休範在尋陽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時,蕭道成的職位是統領石頭城的防務軍事,掌握著整座京城的防禦。他明白得很,這次作戰可能成為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劉休範造反的訊息傳到建康時,朝廷上下並無一點預感,一堆文武大臣圍在中書省商議對策,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