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到數倍於己的閻、馮軍的追擊,處境十分危險。適逢大霧迷漫,百步之外,視野不清。他急中生智,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命令部隊掉頭開槍反擊。閻馮軍在大霧中,因情況不明,怕中埋伏,下令撤退,他帶領部隊從容脫險。因他在這次退卻戰中有功,升任該師第2旅旅長。
這年秋天,中原大戰進入緊張階段,蔣介石親自坐鎮河南商邱西部的隴海鐵路柳河車站指揮作戰。關麟徵的第2旅奉命在距柳河20裡的鐵路正面陣地防守。因防守陣地地幅大,關旅兵力不敷應用,上級臨時調撥劉子清營歸他指揮,分擔一部分防守任務。戰幕一拉開,進攻的閻、馮軍兵力多、火力猛,劉營防守的陣地被突破,劉子清力戰負傷,全營潰退。在這緊急時刻,關身邊無機動兵力可以遞補,若防守陣地有失,則危及到近在咫尺的蔣介石的安全,他只好以身邊僅有的警衛排30多人,遞補劉子清一個營防守的陣地。此時,正值秋季,田野的玉米高粱青紗帳起。他靈機一動,親自將30餘名戰土隱匿於青紗帳中,零星分散地開槍射擊。閻、馮軍被青紗帳阻礙視線,不知關軍虛實,怕遭伏擊,不敢用步兵大舉衝鋒,只是用炮轟擊。關演的“空城計”,終於阻滯了閻馮軍的進攻。因此,年僅26歲的關麟徵深受蔣介石的賞識,以作戰勇敢,擅長指揮而揚名。
1932年6月,蔣介石第四次“圍剿”鄂豫皖蘇區。關麟徵任第4師獨立旅旅長,奉命隨徐庭瑤第2師,與曠繼勳的紅25軍激戰於霍邱縣城。7月,他又率部西進,被紅軍將領陳賡、蔡申頤所率領2萬多人包圍於磚佛寺,傷亡慘重,他的戰馬也被擊斃。年末,升任25師師長。他曾自我評價說:“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長城抗戰給關麟徵提供步入輝煌的歷史機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部署混亂
中國軍隊的炮兵測量隊
為阻敵西進,北平軍分會乃令駐古北口一帶的第107師北上,在青石樑一帶佔領陣地,掩護後方部隊集中;令第112師及附屬炮兵營歸67軍軍長王以哲指揮,向古北口推進;令第25師向密雲集中,騎兵第三師從沙河向白馬關推進,第2師黃傑部向通縣集中。
當第107師北進之時,因熱河軍潰敗過快而致青石樑失守,該師乃在黃土梁附近進行抵抗。經過4天激戰,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官兵傷亡過多、彈藥將盡,於3月9日下午2時向古北口撤退。此時,第112師張廷樞部已在古北口附近的將軍樓、二道溝之線部署防禦。自9日起,敵步兵在炮兵和空中飛機的掩護下向守軍陣地發起進攻。該師戰到10日,因傷亡過重不支,敵軍沖人陣地,不得已向南天門撤退。北平軍分會急令第25師北上,防守古北口。
第25師於3月8日奉令進駐密雲。接到軍分會關於增援古北口的命令後,25師立即出發,於9日午前8時到達石匣鎮。為避免日寇飛機轟炸,休息至午後8時,繼續向古北口前進,10日上午抵古北口。當第112師不支而退、陣地出現缺口時,第25師第73旅即佔領古北口鎮南的東西兩側高地,第75旅集結在黃道甸附近。此時,第112師1個團在第73旅右翼的將軍樓擔任防守。
此時25師部隊暫歸75旅旅長張耀明指揮。師長關麟徵和73旅旅長杜聿明乘汽車先到古北口與第67軍軍長王以哲聯絡,瞭解情況,以便決定作戰部署。
關、王見面後,圍繞兵力部署展開了激烈爭論。王以哲要25師接替長城一帶112師的陣地,關麟徵則要112師在第一線擔任防守,第25師在古北口南城佔領第二線陣地。並說:“如果112師陣地被突破,25師一個反攻就把敵人打回去,恢復陣地。”關並請王以哲坐鎮古北口指揮。王則既不同意25師佔領第二線陣地,又不欲在古北口指揮,而想急於交防撤退。雙方爭執,相持不下。
在爭執間,關麟徵曾問杜聿明的意見,杜認為東北軍士無鬥志,王以哲、張廷樞二人意見不和,既不可能強留,即留亦不能力戰。從地形上看,長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得之則佔先制之利,可以瞰制敵人;失之則處於不利的態勢(因古北口南城地形低於長城,是歷史上戰役中駐軍後方所在,形成一個小市鎮,北關大,城內小,軍事上的價值不及市外的長城)。如我們堅持佔領第二線陣地,第112師將棄長城而撤退,反不如以25師接防古北口將軍樓第一線陣地,讓第112師佔領古北口以西、河西鎮以北長城及八道樓子之陣地,使雙方陣地正面縮短,互有依託;而第112師不擔任正面,尚可能多留幾天。因之向關建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