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守森嚴,認為只能智取,不能強攻,即令部隊在離城十華里左右的村莊宿營,以鬆懈夏軍的戒備,並命令一個營在天黑後運動至城垣附近隱蔽。城內夏子明見城外一片寂靜,未見關軍攻城,甚為詫異。夏軍將城門開啟少許,數官兵出城窺探情況。埋伏在城垣附近的關軍乘機搶佔城門,並衝入城內,大軍隨後闖入,縱橫展開,槍聲大作。夏子明措手不及,倉皇而逃。關麟徵僅用幾個小時就將南宮縣城佔領,夏旅被全殲,關旅僅傷亡三十餘人。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陸軍中將,陝西省米脂縣人,長城抗戰時為25師旅長,代師長。杜聿明小時在表兄李鼎銘(後來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辦的小學讀書,16歲時入榆林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看到了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便南下廣州報考,成為黃埔一期的學生。畢業後參加了東征。以後,相繼擔任了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為25師73旅旅長,隸屬第17軍。1933年25師奉命從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參加了長城抗戰,與日寇大戰於古北口一帶。長城抗戰結束後,杜聿明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進修,畢業後任裝甲兵團第一任團長,串團參加了對日的阻擊戰。
1938年裝甲兵團擴編為第200師,杜任師長;年底,200師擴編為第11軍,杜任副軍長,不久升任軍長。他率部與日寇大戰於廣西崑崙關,擊斃日12旅團班長以上官佐85%,士兵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也被擊斃。
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中國派出了援緬遠征軍,杜聿明任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由於種種原因,遠征軍慘遭失敗。之後,杜聿明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1945年10月,杜聿明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因戰事連遭失敗,憂鬱成疾,於1947年7月離職去上海治病。
1948年6月,他又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副司令兼第2兵團司令長官。上任不久,由於解放軍在東北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蔣介石為了挽救危局,又將杜調回東北組織頑抗,結果以慘敗告終,杜於11月8日乘飛機逃往北平。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淮海戰役前線被解放軍俘獲,以後他在監獄裡接受了改造。1959年12月,杜聿明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釋放,周恩來、陳毅等中央領導人接見了他。以後,杜聿明先後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從事文史資料研究工作。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去世,終年七十七歲。
商震原為晉軍名將,他於1888年出生於河北省大城縣一個農民家中,從小喪父,隨母親改嫁他人,在親友的幫助下,母親讓他上完了小學。1905年他17歲時,進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由於他從小備受欺壓和生活的熬煎,所以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很容易接受,加入了同盟會組織。不久即以煽動革命罪被校方開除,他於是東渡日本,進行進步活動。後又受同盟會派遣回國,進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學習,參加了東北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
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後,商震被任命為陸軍部高階顧問。隨後,他率領部隊先後到過陝西、山西及綏遠。1928年,商震被任命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會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蔣、馮、閻中原大戰後,馮、閻以失敗告終,蔣介石命令商震整編山西部隊。1931年七月商震為擺脫閻錫山的控制,經過周密計劃,突然率領自己的部隊於一天拂曉登上火車,駛出娘子關,來到北平,謁見了張學良。他對日本的侵華行徑極為憤慨,很願意率軍與敵大戰一場。
何柱國11898年出生於廣西容縣,幼年喪父,依靠伯母撫養長大。自小何柱國在廣東陸軍小學堂上學,1914年升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7年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入伍生隊,不久,就被選送日本留學,進入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12期騎兵科學習。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國先後在駐華北部隊及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服務,但後來,他卻堅決奔向了東北軍,以至西北軍馮玉祥部給他以更高的職務和官銜,他也不為所動。要問他為什麼?原來他投東北軍有三個明確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的是騎兵,認為到滿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長(他最後終於擔任了國民黨陸軍部隊的第一個騎兵軍軍長);第二,他腦子裡的假想敵是日本,認為去東北就是走向了國防抗日第一線;第三,為了自己能有帶兵的機會,好親自指揮部隊作戧。當時一般軍閥都喜歡叫行武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