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據他回憶:民國二年6月15日,我從日本回到上海,17日即和二叔英士先生商談討袁革命進行事宜。
英士先生要我和任君合作招集軍校同學,其關於經濟事項,則和張靜江先生商量,軍事事項和蔣先生商量。
從此每日從事於集合同學之接洽和招待。
到6月底同學報到的達數十人……7月10日至12日,我和任君,住在蔣先生寓所,計劃奮勇軍的組織編制預算和人選……18日,我們出發到梅家弄,在某施醫局裡面成立奮勇軍,共計200名左右,隨即發給槍械。
奮勇軍設司令長和副司令長,由任君和我分別擔任。
奮勇軍成立後,陳果夫指揮這支軍隊,積極配合討袁軍作戰,作出了很大努力。
“二次革命”上海方面的戰事首先在龍華爆發,陳果夫率領的奮勇軍與鈕永鍵所指揮的松軍別動隊協同作戰,向袁軍所固守的西炮臺發動攻擊。
戰鬥剛剛打響,一部分松軍因未經過軍事訓練,陡聞槍聲,便倉皇后退。
在松軍之後的奮勇軍一看情況不佳,便臨時自動地負起了督戰的任務。
在陳果夫的指揮下,奮勇軍皆持手槍,迫令後退的松軍一律歸隊,不服從命令的當即槍斃。
這樣,逃散的松軍紛紛歸隊,前方軍心穩定下來。
接著,陳果夫率奮勇軍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前進,終於一鼓作氣佔領西炮臺。
7月19日,討袁軍控制了南市龍華一帶。
戰鬥中,陳果夫率領的奮勇軍勇於攻擊、不怕犧牲的精神令敵人膽寒,當時上海各報對此連日均有詳細的報道。
隨後,陳果夫指揮的奮勇軍與討袁各軍向敵軍盤踞的重點——江南製造局所在的高昌廟發動總攻擊。
“圍攻五日,以北洋軍炮火猛烈,革命軍死傷重大,官兵疲憊不堪,乃奉命撤退至吳淞炮臺,會同居正等守禦”。
但此時,原來保持中立的海軍發生突變,向討袁軍開戰。
吳淞口外,海軍艦隊大量集結,巨炮連發,壓制了吳淞炮臺的炮火。
奮勇軍奮力拼戰,一些同學英勇殉難,總計“死12人,傷30人,不知下落者9人”。
在這種情況下,陳果夫只得率軍退到閘北。
此時,帝國主義完全站到了袁世凱一邊,“英租界當局忽然與袁氏溝通了,派了軍隊越界,趁我們子彈還沒有補充的時候,把我們的槍支都繳了去,這是當時最使人痛心的一件大事”。
這樣,上海完全為袁軍所掌握。
陳其美與蔣介石曾到寧波運動軍隊,似以寧波為根據地,也沒有成功。
至8月13日,終以失敗而結束,這是一場叫人不能甘心的失敗。
這次討袁失敗,使上海革命黨人計程車氣大為消退,一些原來十分堅定的革命者,這時也沮喪不已,有的悄然離去,有的從此緘口不談革命。
滬上討袁(3)
“數千人中間,始終如一的不及百分之一”。
而陳果夫卻並沒有被袁世凱的洶洶氣焰所嚇倒,他革命的意志愈加堅定,與陳其美一起,繼續從事反袁鬥爭,密謀待機而起。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肇和”舉義(1)
全國反袁失敗後,到處是一片白色恐怖。
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人被扣以“亂黨”名目,嚴令通緝,他們只好再一次逃亡日本,其他一些反袁重要人物也成為袁世凱緝拿的物件。
陳果夫由於在“二次革命”中的表現,他的行動也受到袁世凱偵探的注意,因此須格外小心。
有一次陳果夫外出執行任務,發現有一個熟人追隨自己不捨。
這人原是陸中同學,後投靠袁世凱,充當偵探。
當然,陳果夫此時並不知道此人已當偵探,只是覺得這人鬼鬼祟祟,十分可疑,大意不得。
他立即作出決定,擺脫此人的跟蹤。
此時,剛好一輛電車過來,他忙跳了上去,待電車駛出一段距離後,又跳了下來,這樣,終於擺脫了偵探的跟蹤,脫離了危險。
陳其美隨孫中山赴日本後,繼續堅持鬥爭,“東渡以來,日夕共謀,非欲雪癸丑之恥,實欲竟辛亥之功”。
他協助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後,於1915年從日本回國,以便從運動海軍入手,掀起更大的反袁高潮。
這樣一來,陳果夫與二叔再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