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回臺灣後,李登輝就不理他們了。
是啊,太重的歷史負擔,太多的政治壓力,讓陳立夫“雪擁藍關馬不前”了。
迴歸大地(1)
陳立夫雖然年事逐年增高,但身體硬朗,猶如年輕人一樣。
他長壽的重要原因是心態好,心理承受能力強,寵辱不驚,隨遇而安。
過去,他在國民黨中如日中天,紅得發紫,後來客居美國,成為養雞的老農,如此的落差,他泰然處之,雖有不平,雖有憂慮,但很快能消除,積極入世,樂觀依舊。
他強調,遇到困難,要有信心去克服;遇到挫折和委屈,儘量保持不生氣。
以平常心去待人、處事、接物。
其次,陳立夫平時很注意養生之道,生活極其規律。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一套養生法,雲: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
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多食果菜,少食肉類。
頭部宜冷,足部亦熱。
知足常樂,無求常安。
陳立夫晚上9時30分入睡,早晨5時30分起床,保證8個小時睡眠。
起床後運動約35分鐘,沐浴,大約在6時30分早餐。
早餐後,在空氣新鮮、花木蔥鬱的庭院中散步約500步,然後開始看書、寫文章,或做其他工作。
中餐12時開始,飯後在客廳、陽臺來回踱步,然後午休約一個小時,起來後再開始工作。
晚餐約在6時30分開始,邊吃邊看電視新聞,飯後散步又約500步。
如沒特殊情況,常年如此,形成規律。
陳立夫飲食清淡,喜歡吃青菜豆腐,油膩肉類很少,膽固醇高的食物也很少,他在回憶錄中說:“我有時買一個豬心吃,通常一個月吃一次,再加以隔一二個月吃個豬腦,自應無問題。
”他認為,膽固醇太高的食物,實不宜多吃,要能做到恰到好處,即能供其所需分量,便沒有什麼危害了。
正因為如此,陳立夫便能跨越3個世紀,橫垣兩個千年,活到百歲以上。
陳立夫回臺灣後,雖沒有擔任政治職務,但蔣介石對他的社會活動、學術活動予以大力支援,使得陳立夫在文化研究方面如魚得水,心情十分愉快。
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使他開始有人生苦短之嘆,但更多的還是樂觀面對未來。
當時,蔣經國拉著他的手,在蔣介石靈柩旁跪而泣曰:“我已失去父親矣,你是我惟一的哥哥,以後務請你多扶助!”陳立夫慰言以告:“這是我應該的,請節哀保重,以當大事。
”蔣經國十分尊重陳立夫,平時對陳總是執晚輩之禮,時時登門拜訪,有人饋贈食品,必分敬於陳,凡政府有重要人事決定以及重要政策之推行,必然先徵求陳立夫的意見。
對陳立夫的各種活動,也是全力支援。
小蔣的年代裡,陳立夫也是在愜意中度過。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早去世,陳立夫扼腕嘆息之際,開始對時局憂慮。
果然,李登輝上臺後,實行分裂國家的政策,而且在政治上打壓陳立夫等愛國人士,陳立夫的活動空間被大大縮小。
一向樂觀的陳立夫在晚年卻開始蒙上憂慮的陰影。
1992年9月29日,陳立夫的夫人孫祿卿去世,對陳立夫是個重大打擊。
孫祿卿與陳立夫相伴大半個世紀,相濡以沫,共同遮擋人生的風雨,“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陳立夫懷念夫人,徒自生出許多傷悲。
但陳立夫畢竟是陳立夫,政治壓力,喪失親友的悲痛,都不能壓垮這位剛強的老人,他依舊豁達大度,依然精神飽滿,依然樂觀微笑著幹他自己的工作,進行自己的生活。
1999年9月6日,是陳立夫的百歲壽辰,臺灣各界在臺北園山大飯店為陳立夫舉辦壽慶,連戰、宋楚瑜等黨政要人都前往祝賀,陳立夫西裝革履,端坐輪椅上與賓客見面,他滿面笑客,拱手向來賓表示謝意,他的答禮是剛剛出版的著作《我怎麼會活到100歲》。
整個慶祝期間,島內舉行了各種活動,如臺灣書畫名家的《百家書畫聯展》、《陳立夫百年華誕墨寶展》、臺灣政治大學校友會慶祝陳立夫百歲壽宴、“立夫綜合醫療大樓”落成剪綵,“立夫先生會客室網頁”的開通等,可謂盛極一時,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