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3 頁)
看書是父親最大的愛好
●韋韜(茅盾之子,現年81歲,離休在家)
問:見過茅盾先生的人都認為他很健談、風趣,在您印象中的父親是什麼樣的?
答: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父親很少在家,帶我的是母親和祖母。父親對兒女很放得開,要關心也只是一個大方向的把握,對子女還不如對孫子輩的孩子那麼細心、隨和。
問:茅盾先生除了看書、寫作,還有其他的愛好或者擅長嗎?
答:沒有。看書是他最大的愛好了吧。在寫作上,經常是一篇小說還在寫,另一篇小說就開始在打腹稿了。他每天考慮的事情就是怎麼樣弄素材之類的,生活上的事都靠我母親。
問:在故居里,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答:我們剛到北京來的時候住在文化部的一棟小洋房裡。那時候在文化部宿舍有四棟這樣的小洋房,周揚、陽翰笙都住過。1974年底我們才搬到了現在故居這個地方。我印象最深的事情,一件是1976年,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發生了群眾自發悼念周總理的事情,父親很關注。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唐山大地震,當時牆上有很多地方出現了裂縫,我們不得不從故居暫時搬到了西城的南沙溝。
問:茅盾故居您後來去過嗎?感覺怎樣?
答:當然去過。好像去參觀的人不是很多。不過北京的名人故居也挺多,讓人參觀不過來(笑)。茅盾故居的陳列格局好像沒有變過,可能是經費的問題,房子很舊了,沒有翻修過。
● 地理與人
文學巨匠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21年參與發起文學研究會,並發表處女作《幻滅》(《蝕》三部曲之一)。1930年在上海參加領導〃左聯〃。繼《蝕》三部曲之後,又創作了《虹》、《路》、《三人行》、《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等作品。1949年2月擔任新中國的第一任文化部長。〃文革〃結束復出後撰寫長篇回憶錄。以理性策劃建構,然後再填充內容的寫作方法是茅盾的擅長,也引起了後來人的效仿。
● 地理連結
烏鎮茅盾故居
此處為茅盾祖輩居住的老屋,始建於19世紀中葉,建築面積650平方米,為清代江南民居。從1896年7月4日出生到1910年春離鄉求學,茅盾在此生活了13年。茅盾故居有茅盾1934年親自設計翻修的書齋、手植的天竹、棕櫚。在故居的東側是茅盾的母校立志書院,現在已改為茅盾紀念館。
上海茅盾舊居
茅盾舊居在上海共有三處:
橫浜路35弄11號甲,位於多倫路和寶山路之間。當時鄰近葉聖陶寓所、周建人寓所,後門附近為魯迅寓所。1927年他首先在此地用茅盾的筆名寫作。
大陸新村3弄9號(現為山陰路156弄29號),一幢三層樓新式里弄房,屋前有一個小花圃,有黑鐵皮大門,現為民居,外觀未變。1933年至1935年茅盾住在這裡。
大陸新村1弄6號(現為山陰路132弄6號),1946年茅盾從香港回來在這裡居住。
● 專家訪談
九個國家都有人在研究茅盾
●萬樹玉(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
問:茅盾研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答:中國茅盾研究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在1983年發起成立的一個專門研究茅盾的學術性組織。有許多作家都在茅盾研究會工作過,比如馮牧、周揚、臧克家、巴金等。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九個國家都有研究茅盾的組織和學者。
問:這些年來,中國茅盾研究會主要有哪些學術成果?
答:中國茅盾研究會是要發展和促進茅盾研究。我們幫助整理、編輯出版了《茅盾全集》。設立了茅盾研究獎,鼓勵更多青年學者對茅盾的關注與研究。目前,研究會的會員共有200多人,大部分是一些著名高校中文系的教授和副教授,研究會的會刊《茅盾研究》目前已出版8本了。
● 地名溯源
茅盾故居:茅盾先生(1896~1981)1974~1981年初逝世以前的住所,位於北京東城區後圓恩寺衚衕。原為清時一高官住宅,後改建為現有建築格局。現闢為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內起居室、工作室、會客室一切陳設全為舊物,保留原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