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蔡道在信中還列舉了不少的例子,南北朝時候的檀道濟是怎麼死得,光復兩京的李光弼又是如何被奸臣逼死的。更近的一個例子,就更鮮明瞭。狄詠的父親,宋仁宗的愛將樞密使狄青又是怎麼被這些文官們逼迫死得。
心中列出的這一點,對於狄詠的刺激非常大,當他接到數道呵斥指責他的聖旨,心中的忠誠一下子就冷卻了下來。經過跟他的心腹商量之後,狄詠在監軍到來之前,立刻命令手下的禁軍立刻收攏起來,就讓手下的禁軍在原地駐紮,謹守營盤,等著監軍的到來。
至於狄詠自己,他乾脆學著郭子儀的樣子,拋下了大部隊,脫下來了身上的官服,換上一身乞丐裝騎著快馬回敬京去了。
他根本就不和新來的監軍照面,難道等著這個新來的監軍隨便找個理由斬了自己嗎?
狄詠可沒有那麼傻,至於剩下的那些散兵遊勇和太行寨的大寨主究竟是什麼關係,他這個時候已經自身都難保了,哪裡還會關心其他的事情。
三日之後,狄詠就回到了汴梁城,這個時候,他身上的衣服穿著就真成了乞丐裝了,接下來,他便一言不發地自己走進入了刑部,主動在呆在那裡待罪。
這件事,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得知此事之後一片大譁,狄詠是奉先皇的命令帶兵到河北去剿滅保甲叛亂的。呆了七八個月仍然未盡全功,這說明是狄詠自己的能力不足。根本就談不上什麼養寇自重的問題,因為保甲叛亂中那些有名有姓的頭目都已經被殺了。
知道河北諸路詳情的人都知道,如今在那裡剩下的一些人也只是散兵遊勇而已。
文官們懷疑武將的用心,這並不難以理解。文彥博和呂公著這一次做得有些過份了,你們既然不相信狄詠,完全可以讓太皇太后下一道旨意,直接再派一員信得過的大將去接替狄詠。
想這狄詠也不會拒絕的。可他們既想讓狄詠領兵徹底剿滅叛亂的保甲,又擔心狄詠的用心。你們這不是在懷疑狄詠了,根本就逼著狄詠去造反啊!
好嗎,狄詠也不傻,他用郭子儀的方法把自己從這件事中摘了出去。
其實,不是文彥博和呂公著不想另外派人接替狄詠,而是他們如今無人可派。
因為之前
…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apltiapgt
汴梁城三天的騷亂,那些高階武官們一個個都嚇得要死,生怕自己像狄詠的副手那樣被人用完之後,推出去背黑鍋。於是乎,這些人告病的告病、宰輔們要是不準的話,他們就學步帥的樣子,直接自己就從馬上摔下來。於是,汴梁城中一時之間,高階軍官斷腿斷腳這樣的事情已經蔚然成風了。
田御醫一時之間也成了整個汴梁城中最火的御醫。
除了狄詠之外,他們就是驟然提拔起來一箇中層的武將,到了河北,這個人也沒有足夠的威望,自然也就鎮不住那些兵痞子。
最後,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看鬧得實在是不成樣子,便請曹國舅親自出馬,把狄詠勸回了府,並且,下旨把遠在海南釣魚的高遵裕緊急詔回汴梁城。
至於在河北的那些禁軍,也只能暫時讓文彥博和呂公著派去的監軍先看著了。
狄詠歸府之後,府中便傳出了訊息,這位狄家二老爺生了重病。高滔滔起初還有些不太相信,派出了一位她極信任的御醫到狄府親自為狄詠診治,結果自然不會有假。狄詠可是隻用三天,就從河北趕回了汴梁城。那個時候,有沒有火車或者汽車。
即便是騎著寶馬良駒,一般人最少也得花上六七的時間,狄詠趕路的時候,根本就是一路疾馳回去的,一路上風餐露奔,曉行夜也行,連眼都沒有合過。
就是個鐵人也撐不住。
禁軍們聚集起來了,那麼被封阻的道路也自然暢通無阻了。
也因此,那些散兵遊勇們在張龍的串聯之下,在大雪徹底封鎖太行山脈之前,終於趕到了太行寨。
一時之間,太行寨的隊伍再一次得到了擴充,雖然這些剩下的散兵遊勇都是最強的保甲,但是,這些人無疑都是最聰明或者是最幸運的人,不然他們也活不到今天。
所以,當張龍安排他們一起參與到挖煤和燒製青磚工作的時候,除了極個別的刺頭之外,其他人都老老實實地加入了熱火朝天的工作當中。
這些個別的刺頭,蔡道也沒有殺了他們,而是讓張龍帶人把這幾個搗亂分子直接趕出了太行寨。這個時候,除了蔡道,誰也沒有能力讓他們繼續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