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2/4 頁)
經看破了他的那點小心思,便不再糾結。如今,糧食的事情大過天,就是章惇這個剛上任的三司使這些天也正在為了籌集足夠的糧食而頭疼呢?
所以,趙煦一點也不敢耽誤時間,喚來梁師成,將寫好的聖旨交給他,讓他立即交與韓縝頒行天下。
心中的一件大事已了,趙煦又問道:“蔡道,你為什麼自作主張,非得讓朕要整個呂家遷居到惠州去,朕可不一定會這麼做啊。”
蔡道並沒有直接回答趙煦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個看似不太相關的問題:“陛下,貧道考校您一下。這天下大事,基本上每過上兩三百年,都要經歷一次大的朝代更迭。除了秦朝、西晉和隋朝以外,其他的皇朝覆滅,具體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趙煦想了想,正色地回答道:“君昏臣貪,自然災害不斷,農民起義,太監、外戚和權臣。漢唐這幾個皇朝,基本上都是這些原因混合在一起,所引發的朝代更迭。”
“不錯,您總結的非常好。陛下,在您想來,我大宋,現在雖然也面對一些困境,但那只是暫時的。一旦度過了今年的這場危機,我大宋肯定會蒸蒸日上的。您肯定不是昏君,而這些年各地雖有小規模的農民佔山為王,可真正舉旗造反的卻並不多見。文官秉政,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太監、外戚和權臣顛覆皇朝的可能性。
可是,陛下,您真得就因為只是這樣,您的江山就萬事無憂了嗎?”說道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蔡道陡然提高了說話的聲音。
趙煦聞言面色一黑,他就知道這個羅鍋子肯定不會有好話,便問道:“蔡道,朕說得這些,有遺漏的地方嗎?”
“自然是有得,而且不知一個。貧道就先說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蔡道一邊說著,一邊豎起了右手的食指,道:“土地!朝代的更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土地。一個新的皇朝建立之後,因為經過了一些列的統一戰爭,天下的百姓十去六七、甚至是七八都已經死在了戰亂之中。
那麼,新皇帝奪取天下之後,為了穩住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從龍之臣們,勢必就要大肆地分封土地和爵位給他們。由於皇朝初立,地廣人稀,而地方上的豪紳並不是太多,所以,這個時候,土地的矛盾並沒有被激化。
可是,到了一個皇朝的中後期,土地的兼併日益嚴重,疆域之內可供種植的土地都已經被文武官員、勳貴世家,以及地方豪族所佔據。貧苦的百姓越來越多,卻沒有半點立足之地和抵抗天災的能力。一旦遇到大的災荒,農民造反就勢在必行了。
因為,這些貧苦的百姓,不造反是死,造反還是死,可是,他們造反之後,起碼還能夠吃上頓飽飯啊。這些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老百姓,在臨死之前,起碼不會在做一個餓死鬼了。陛下,您真正體會過飢餓的感覺嗎?”
說到這裡,蔡道停了下來,認真的看著趙煦。
“沒有!”趙煦仔細回想了一番,回答道。
“陛下,貧道籍此總結了一句話,皇朝更迭,無非就是將天下的耕地重新換了一個主人罷了。皇帝就是大地主,而他的那些從龍之臣就是中等地主,而他們手下計程車兵就是小地主。經過時代的變遷,土地會漸漸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到最後,無非就是兩個結果,一是皇朝被農民起義推翻,二是權臣或者地方豪族利用手中的錢財市恩,籍此來推翻皇朝。趙國時期的田氏代齊就是最好的例證。
還有陛下,您真得就以為後漢的桓靈二帝是昏君嗎?其實,不然。漢桓帝之所以寵信太監,那是因為助他奪取政權的,不是那些文人儒生,而是他手下那些無根的太監。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冀專橫跋扈,幾度廢立漢家的天子,更是毒死了漢質帝。
那個時候,又有幾個大臣站出來替劉氏奪回皇權呢?如果不是漢桓帝的話,誰又能夠知道梁氏就不會出現又一個王莽嗎?
漢靈帝所面對的局面也是一樣的。竇武和竇太后相表裡,世人都說竇武是賢臣。可王莽沒有篡位之前,也是譽滿天下的大賢臣啊!何況,竇武還姓竇,如果他叫馬武,而當朝的太后姓馬的話,也許漢靈帝就不會誅殺竇武了。
至於桓靈二帝賣官鬻爵的事情。陛下,其根源其實還在漢光武帝的身上。他大肆分封功成,造成了天下各郡縣處處都有世家豪族,弘農楊氏、汝南袁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發展成為後漢當中的頂級世家的。那個時候,天下的土地都集中在這些豪強的手中,各地的賦稅收不上來,朝廷的財政情況入不敷出,日漸惡化。他們如果不賣官鬻爵的話,拿什麼去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