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1/4 頁)
到了任期的最後一年,河東路的副轉運使,太原府的判官都敢跟他對著幹了,他手下的官員都對他的所有命令陽奉陰違。
後來,接任鄭俠這個位置的是範祖禹,也是文彥博和呂公著昏了頭。如果將範祖禹放在其他比較富庶的地方,他這樣的清官對於當地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祉。可是,他接任的時候,也正是整個河東路需要各種方法補充元氣的時候,在官位上清靜無為,反倒成了坐視百姓們等死。
元豐百年的大雪災都已經導致河東路損失了大批的勞動力,再加上蔡道在暗中將貧困的百姓轉移到夷洲島。所以,整個河東路在範祖禹治下的這幾年,雖然少了一些折騰,可嚴峻的行事,還是導致了其損失了大量的勞動力。
這也是那些中小地主們痛不欲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鄭俠執政的第三年,雖然大批逃荒的貧困百姓被安置到了荊湖南路,可是,因為蔡道的藏富於民計劃,讓地主們手裡面都有了足夠的耕牛,所以,那一年糧食生產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因為那一年大宋諸路發生了旱災,還是影響了河東路糧食的收成,最終也坐實了鄭俠‘鄭災星’的大名。
隨後的幾年,也就好似範祖禹繼任的三年當中,河東路地主們發現,他們手中的土地的確是越來越多,可是,他們陡然發現能夠僱傭到的佃戶卻是越來越少。自從,那個從青州來的鉅商丁有才,在府州開辦了一個大型的制鹼作坊之後,河東路之中替人耕種田地的農民就更少了。
那些大地主還可以向官服借用廂軍為他們幹活,可是,這些中小地主們卻徹底的絕望了。到了範祖禹回京的那一年,隨之破產的地主也越來越多,而僱傭佃戶的成本卻是在不斷的攀高。
三條山脈兩側的情形卻和河東路與河中府的情形完全相反。
因為,到了元佑六年,太行山脈、中條山脈和呂梁山脈中各個山寨和山民們所需的糧食,已經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了。
後世的山西本身就是山多平地少,山裡面能夠種植糧食的平壩地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蔡道解決的方法就是種樹。
在他的指導之下,透過多樣化的糧食種植,現在這三條山脈各個山峰,海拔50米以內的山坡上都種植了大致三種果樹,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三種木本糧食——大棗、柿子和板栗。
在各個山寨以及山民們聚居的地方,蔡道還教給大家養殖的方法,大力發展畜牧業,開辦了很多牧場。那些從韃靼人手中買來的蒙古馬、耕牛和羊自然不適合放在山中養殖。
所以,蔡道讓大家養得的家畜就是兩種——雞和豬。
木本植物的養育,短期時間內很難見效,不過,有蔡家的船隊替蔡道他們補給糧食,再加上肉食的補充。生活在三條山脈之中的人們度過了這六年的過渡期,他們也在積極地配合著蔡道改造這三條山脈的計劃。
人一旦攝取了足夠肉類,肚子裡有了二兩油,那麼消耗的糧食也就相應的減少了很多。這也是蔡道推廣和建設養殖場的根本原因。
不過,蔡道工作的重點卻並不是糧食的生產,他只需要在太行寨中做好示範和樣板,其他的地方自有人去做剩下的事情。
蔡道把重心放在了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上面去了。之前,蔡道在孝慈裡收養的那二十個男孩子,都已經姓宋了,之前聽有傳言說,這些孩子成年之後,學業有成能夠考中進士的,自然可以當官,如果不是這塊料的孩子,大部分很有可能會進入皇城司。
皇城司的人可是趙宋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啊!
保育院中的孩子也同樣如此,那些孩子還記不記得蔡道這個人也難說,這些孩子說不定還不如蔡道親自培養的那些小太監和小宮女們對他感恩的。
不知道,這八年當中,那些蔡氏學堂中學習過的八千個孩子還能活下來多少。這個時代,即便是生活在條件非常好的汴梁城,即便蔡道已經給他們和她們都接種了牛痘,小孩子的存活率還是非常低。
人才的重要性,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上位者,都會非常的重視。
蔡道才不會像諸葛亮那樣,活生生把自己給累死。
xbqgxs
第391 這八年,蔡道都幹了些什麼2
。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蔡道才不會像傳說中近似與妖人的諸葛亮那樣,活生生把自己給累死。
這個時代不是三國時期,沒有列表和資料似得人才讓你挑選,也不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除了章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