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1/4 頁)
可是,正如蔡道所預料到的那樣,人死如燈滅。
姚平仲他人都已經戰死在升龍城裡了,再追究下去的話,難道,真像那些為此事而叫囂不已的保守派文官們說得那樣,現在就去拿正在西北路軍中正與西夏國大軍浴血奮戰的姚家諸將出氣嗎?
這是傻子、白痴才想得出來,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有熱血的御史,可御史們也不是傻子。
不管對方是不是武官,人都已經死了,就沒有人會揪著這件事繼續深究下去,就像當初死守蘭州城的徐嘻那樣,他戰死之後,宋神宗也只是自責看錯了人,並未為此而深究徐嘻這個‘大宋趙括’在防守蘭州城時,舉措失當之罪。
可是,韓縝還是覺得有些可惜,這一次,官家究竟是怎麼想得,遲遲不對蔡道遠隔萬里之外呈上了的奏章做出回應。
漢唐故地交趾眼看就能夠收入囊中,可偏偏趙煦在這個時候,不做出任何的應對。眼看著雨季將至,靠蔡道手裡面那點人,根本就枋守不住已經攻佔的地盤。一旦錯過了這次的機會,蔡道這小子心氣就會落到了谷地,再派其他人去領兵南征,哪怕是自己,是章惇,亦或者還是郭忠孝和狄安,多難以取得蔡道這一次輝煌的戰果。
這一點,韓縝服氣,章惇也同樣服氣。
可這天下畢竟是趙家的,官家不做出應對,其他人也只好沉默以對。
不過,以韓縝對蔡道的理解,這個孩子一向受不得別人的氣,哪怕對方是皇帝,他肯定不會做出讓自己的吃虧的事情。
一旦得不到官家的答覆,蔡道十成十會在雨季到來的時候,主動從升龍城撤離的。
難道,官家一直不做出回應,所等待的就是這個結果嗎?
不單單是韓縝這麼想,章惇、蔡京、曾布和曾肇都是這麼想得。
趙煦也的確是這麼想得,功高蓋主,說得就是現在的蔡道。他和官家之間,歲數也只差了幾個月,可是,蔡道卻取得了如此讓人震驚的功績。
這無疑讓一向自視甚高的趙煦心裡不是很平衡。
況且,在詳細瞭解過南征中,趙煦對這兩個正副統帥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也許,他只是對狄安一個人有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趙煦不是不想恢復漢唐故地交趾,可是,汴梁城中的禁軍剛剛才沙汰完畢,新兵還沒有經過訓練,可以說,如今的大宋朝正處在一個最為虛弱的時期。
何況,又有西夏國再次興兵這件事。雖然,西北各路駐軍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可是,趙煦卻沒有太大的信心。
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趙煦不確定章楶,財相章惇的這個族弟是不是西軍抵抗西夏國進攻最適合的統帥人選。
而且,趙煦也感覺出了,自己親政之後,在軍事方面人才凋零的困局。
種諤死了,劉昌祚死了,王韶也死了。
唯一讓他放心的折克行,卻是困居一地,他受家族所限,始終只能防守河東路一地,頂多就是派部分兵力,協助西北各路做好防守而已。
狄安此次在南征軍中的表現,已經充分說明了,狄家這個將門之家已經真正的沒落了。他這個人勇則勇矣,卻完全不是一路主帥的材料。
這恐怕也是蔡道唯一看錯的一個人。
相較於狄安,趙煦如今更加看好楊家父子,特別是那個楊家的楊懷文,雖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可卻有做軍師的潛質。興化城之戰,他獻得計策雖然粗淺,可好用就行。
楊懷文的父親楊繼宗和狄詠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本事,卻也是辦事勤勉。反正,他在南征軍中並未出現什麼差錯。
大宋國如今的形勢同樣岌岌可危,這是蔡道南征一場大勝根本掩蓋不住的。
幾經權衡之下,趙煦最終還是採納了楊畏的建議,擱置了蔡道在奏摺中的請求。
這樣做,趙煦自己也預料到蔡道肯定會撂挑子,主動從升龍城撤兵,那個時候,他就可以用私自撤兵來治蔡道的罪。
有功則賞,有過便罰。
趙煦不作回應,做得就是這個打算,而這個主意就是楊畏出得。要是讓蔡道知道此事的因果關係的話,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將楊畏這個小人扒皮抽筋的。
趙煦之所以對章楶不放心,是因為,之前的洪德城之戰,規模太小,戰果太少。
小梁太后親自率領十餘萬大軍進攻洪德城,說得好聽是座城池,其實也就是宋朝邊境上一個大了一點的磐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