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2/4 頁)
位以防守而著稱的名將中,只有他一個人陣亡的根本原因,死板。
張巡在戰術層面非常高超,可在戰略方面就非常地死板。
他所防守的是淮陽,如果將王平放在此地的話,王平一定不會死守一座城市,而是會依託淮河去防備尹子琦、令狐潮的進攻。
張巡死守一座城市,導致的結果就是,敵人戰敗的次數越多,可兵力卻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尹子琦、令狐潮處在進攻一方,行軍打仗的時候就非常靈活,他屢次在淮陽城下戰敗之後,立刻又帶兵到淮陽附近四處劫掠,既得到了糧食補充,也得到了兵力補充。
張巡卻一直死板的死守淮陽城,屢屢被敵軍圍困,兵力和軍糧都也得不到補充,指望那些不靠譜的友軍救援,無異於緣木求魚,作繭自縛。
第635 宋遼之戰6
正像不可救援他的賀蘭進明所說的那樣,其實,淮陽城早在張巡決定死守的時候,其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如今,潘雄手中的四十萬萬大軍,看似人數眾多,可他需要防守的面積卻不小,而且,他們所處的位置卻是敵軍的縱深地帶,雖然不缺少糧食補給,可居庸關和古北口那裡卻得不到兵源的補充,還有可能遭遇到遼**隊的幾面夾攻。
因此,唯有潘雄在灤河這裡牽制住耶律延禧的大軍,才會讓居庸關和古北口那裡的壓力小一些。
黃克奇出得這個主意的確是有可能成功,可是,萬一耶律延禧就此逃了怎麼辦?那就與蔡道之前所制定的戰略計劃嚴重不符了。
灤河陣線建立的目的,一是為了防止南來的遼軍從背後進攻榆關,二就是要牽制住耶律延禧和他的宮分軍,雙方交戰的時候,既要讓對方自己一方能夠突破對方防線的希望,也不能真的讓遼軍突破這道防線。
其中的度非常難以把握,對方的主將又不是傻子,根本就用不了幾天就能夠看出宋軍的這條軌跡,不過,有人會替他牽制住宮分軍的統帥,這個人正是遼國皇帝耶律延禧自己,他只要發話,讓宮分軍繼續攻擊這裡,除非發生兵變,那麼,宮分軍是不會就此離開了。
可如果,真的聽取了黃克奇的計策之後,還真有可能會把這位遼國皇帝給燻跑了。
灤河防禦陣線雖然有不如城池和關卡穩固結實,防禦面積過大,需要更多的兵力把守等缺點,卻有一個城池無法比擬的優勢易於進攻。
城市攻防戰,如果對方兵力較多,除非是張巡轉世,不然誰也沒有辦法將防禦戰玩出一朵花來。
何況,敵人如果放棄強攻城市的話,城裡的守軍也基本沒有辦法追擊敵人。
可在灤河上,潘雄就有進攻敵人的手段和底氣。
歷史上,步兵戰勝騎兵的戰例並不多見,唐朝的陌刀陣,的確是能夠對付遊牧民資的騎兵,可是唐朝想來以精兵精騎為主,陌刀陣旁也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騎兵的保護。
何況,唐朝並不缺少戰馬,因此,可以肯定,陌刀陣唐軍對付騎兵突擊的一個特殊手段而已。何況,真正能夠舞動陌刀計程車兵並不太多。
有一個陣勢,潘雄卻在和這裡可以試驗一下。
卻月陣!
它的發明者是南朝宋的皇帝劉裕,很多對歷史並不熟悉的人也許都沒有聽說過這位皇帝的大名。
沒有能夠一統天下,只偏居於長江以南,他的名望自然趕不上曹操和劉備,甚至是孫氏兄弟。可實際上,這個劉裕卻是一個無論政治能力,還是軍事能夠都能夠與曹操顰美的英雄人物。只是歷史沒有給他相襯的對手罷了。
卻月陣,就是以河道為依託,用數量不多的步兵在河岸上引誘對方的騎兵進攻,再借助河道上的戰船發射箭矢,以及步兵的反擊,從而擊破對方的騎兵。
還需要注意的是,河岸上的步兵也必須有戰車防衛。
這種卻月陣只是戰場上曇花一現,是因為,這個陣法有非常大的侷限性,沒有河流和船舶的話,步兵留在河岸上根本就是在找死,而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此時此景此地,可不就正合了卻月陣所有的條件了嗎?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灤河的流水量還是太少了一些,況且,劉裕本人就生長於南方,善於運用水軍作戰。
因此,潘雄如今打算隱忍不發,待到灤河的水量再充足一些,他才準備亮出底牌,徹底擊破正面的這支遼國的御林軍。
不過,潘雄沒想到,此時的耶律延禧早就將自己的大帳又往後遷移了差不過有五里的距離。即便是這樣,他仍然只是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