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2/4 頁)
撐下去,由契丹人在遼東擋住女真人最開始也是最瘋狂的進攻。
而耶律延禧必須退位讓賢。
那麼想要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就必須在戰場上,或者趁著遼軍潰敗的空檔,或者耶律延禧,扶立英明而且對大宋國友善的遼國新君主。
士兵甲什長,劉清和憨貨所說的話,迅速被軍隊中的有心人散播得沸沸揚揚。
支援三人觀點的人都有不少。
蔡道知道後,也只是驚訝了一下劉清這個書生兵預判能力倒是很強,不過,他只下了一道傳令以後那個憨貨的飯管飽。
在之後,就沒有任何動靜。
對於宋朝大軍的這種戰略姿態,燕京皇宮中,耶律延禧看著殿下的文武大臣們爭論不休。
這些大臣給這位如今已經慌亂如麻的遼國皇帝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放棄正面對敵,利用遼國騎兵的優勢打斷宋軍的運糧通道。
有人的確是提議,乾脆就甩開蔡道這五十萬大軍,利用遼國的騎兵向南急進,即便無法真得攻破汴梁城,也可以讓契丹族的勇士好好見識一下中原大地的花花世界,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多攻破一些縣城。
提這個主意的人以及附和的人都是武將,他們當然知道契丹騎兵精於野戰,不善攻城,雖然遼國也有漢軍,但都不善於騎馬,指望他們跟著一起去中原,有蔡道的大軍擋在面前,一點都不現實。
可是,中原大地上縣城也有很多,只要契丹騎兵進軍速度快的話,一定有很多縣城不是被他們攻破,就是很有可能還沒有立即關城門,就被他們衝了進去。
對此,文官和少部分武將不同意大部分武將的這個軍事計劃,而這些人也同樣分成了兩派。
一部分文官和武將,出了一箇中策。
他們的意見比較折中,遼國騎兵可以繞過蔡道的營盤,突進到河北兩路之中去。不過,他們一再強調,以如今的季節來看,遼軍即便利用騎兵的速度可以擺脫宋軍,但是卻無法度過黃河。
可是,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不但是聚集在燕京的這近三十萬士兵或者幾百萬百姓需要糧食,就連戰馬也需要足夠的糧草,沒有青草,剛剛經歷過冬天嚴寒的戰馬,身上的膘掉得非常快。因此,遼國如今戰馬的狀態並不是最佳。
更何況,那些已經露出貪功冒進苗頭的武將,忘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如今的黃河已經解凍,如果湊不齊足夠的船舶的話,難道指望遼國騎兵騎著馬過河嗎?
蔡道又不是傻子,肯定事先就做好了準備。
而下策,
也是最後一方,以文官為主,他們建議耶律延禧就在這個地方和宋軍決戰。二十萬騎兵,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漢軍的加入,對面的宋軍只有區區五十萬大軍,根本就無法阻擋遼軍的鐵騎。
一件事,分成了三派意見,誰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他們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最終要做決斷,必須做出決斷的,還是耶律延禧自己。
其實,在內心身處,耶律延禧還是聽懼怕蔡道這個領軍的統帥的。這傢伙打起仗來,是出了名的不安章法出牌。
一旦遼軍繞過宋朝大軍,切斷這五十萬宋軍的糧道,反而有可能正中了蔡道的詭計。
第625 戰略計劃顯現
對於一個昏君而言,自身的穩妥才是硬道理,將大部分部隊聚集在自己身邊,耶律延禧才能夠安心睡覺。
因此,他結合三種意見,自己做出了一個更加折中的決定。
遼**制,士兵分成四個部分,朝廷宿衛軍,部族軍,五京州縣漢軍、渤海軍及屬**。
此時遼國的宿衛軍,已經從皮室軍,換為宮分軍。
故此,耶律延禧決定,將宮分軍、燕京州縣漢軍,以及願意留守燕京的部族軍都留在燕京,而願意去河北宋境之內打草谷的部族軍,全部波海軍和屬**則全部讓他們突襲蔡道大軍的後方。
耶律延禧給這些突擊部隊的底線就是一定不能跨國黃河。
燕京州縣的漢軍和願意留守的部族軍,立刻開拔到城外,也同樣安營和對面的宋軍對峙,至於宮分軍,什麼時候,裡面不再那麼泥濘了,耶律延禧和他的宮分軍才會走出燕京城。
當天夜裡,那些偷襲宋軍後方糧道的遼**隊便從宋軍的兩翼滑了過去。除了被發現此事的宋軍射了不少弓箭之外,損失並不大。
對此,有將領和探馬想要趁夜將此事稟告給蔡道,可探馬們只收到一壺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