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3/4 頁)
他們硬是裹挾著渤海人一路朝南。
終於在一百多年後,契丹人又一次飲馬黃河了。
可惜,如今正是春天,黃河早已解凍,他們找遍了附近所有的河面,到最後據然連一條小漁船都找不到。
這個時候,他們終於發現自己這支數萬人的騎兵突然之間陷入到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集結起來,攻打附近一座州城,接連打了三天三夜,結果當然是大敗而歸。宋國早有準備,蔡道在各個州城裡準備了足夠的弓箭手,以及大量的弓矢,對付並不擅長於攻城戰的騎兵部隊來說,這樣的城市在他們面前,就像是一場噩夢一樣。
趁著這個空檔,在細作的安排下,渤海人首先向附近的另外一座州城投向了。
此後,這支由各部族組成的騎兵聯軍,不但沒有能夠偷襲到蔡道的糧道,反倒讓自己的兵馬陷入了絕境。
攻城不下,又有人主動向宋軍投降,這之後,便是各部族只顧著自己逃命,聯軍也立刻土崩瓦解。
正相韓書生所說的那樣,蔡道親自率領全部屯田禁軍和一部分常備禁軍徹底圍住了燕京城。而他的學生張劍北則率領他的先鋒廂軍,兵鋒直指燕京以北的城池和關卡。他沒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徹底拿下了這片區域內的所有城池和關卡。
一時間,整個燕京府都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前些天那個都統還戲稱宋軍此來,毫無勝算,若是他出馬的話,一定將敵人一戰而定。可惜,大話誰都會說,可是,這位統領根本就是個草包,他是由蕭奉先派來監視耶律餘睹的。
不然,以他的資歷和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擔任這麼終於只能更要的責任。
最後,這支幾萬由部族騎兵大軍能夠活著回到燕京城下的,幾乎是十不存一。大部分都被之後降服於宋軍的渤海人俘虜了。
這些被俘虜的各個部族的契丹勇士也沒有能夠活著回到他們的家鄉,全都被送到河東路哪裡當礦工挖煤去了。
蔡道留下宮分軍和燕京城裡的南軍,那是為了儲存遼國忠於皇室的軍事力量,這些部族軍要是被放回去的話,經過這次的事情之後,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還能夠繼續終於新的大遼國皇帝呢?這事情,蔡道也沒有把握,與其放這些人給遼國添亂,還不如將他們貶為奴隸,算是償還了契丹人對漢人犯下的累累血債。
與此同時,西夏國也突然出兵了。
讓遼國西京留守和西軍都統詫異萬分的是,西夏國選中的目標居然是他們自己。
李察哥是不是名將,蔡道並不清楚,不過,從戰報上來看,這個西夏國的晉王起碼要比遼國西京道的所有將領都更加優秀一些。
李察哥親自率領將十萬重兵,以步兵為首,主攻朔州。
朔州,在雁門關西北,這個州城離宋境和夏境的距離都差不多,也是遼國西京道最靠近西夏國黑山威福軍司的一座州城。
至於那剩下的以騎兵為主的十萬西夏大軍,則被李察哥非常大膽地分成了十股,由他手下的副將率領,每一股都要負責劫掠一個方向,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將遼國整個西京道附近所有地區的百姓以及財物全部劫掠會西夏國。
而宋軍方面,折克行和折可適叔侄兩個分別率領一部分人馬同時從雁門關出發。
折克行率軍圍困住了寰州,折可適則率領一部分兵馬圍困住了應州。宋軍只是圍而不攻,一方面既牽制了西京道的遼軍不敢動彈,一方面就是在看戲,順帶著接納一些主動投到他們贏下的遼國漢民。
這些漢民即便被接納,蔡道也不會讓他們繼續在河東路立足,而是,將他們立刻送往洛陽府。
凡是碰上州城,那十股西夏軍都會直接繞路而行,可要是碰上縣城,帶軍的將領便會試著佯攻一下,若是有希望攻破的話,就要不遺餘力的攻下它,若是防衛非常嚴密的縣城,李察哥允許他們可以繞開走。
十天之後,當朔州終於被李察哥攻陷的時候,那十股西夏軍也終於滿載而歸,到朔州和李察哥的軍隊匯合了。
事實證明,李察哥學蔡道分兵之策,用在西京道遼軍身上,還真是挺管用的。
……
將近二十多天之後,耶律忠克和那個小校尉帶著已經開始發臭的耶律延禧的屍體,終於返回了上京。
結果,他們剛一進城,就立刻被蕭奉先抓了起來。
遼國皇帝身死的訊息立刻傳了出去,遼國整個北方立刻陷入一片大亂之中。
一進入上京,耶律忠克雖然被蕭奉先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