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3/4 頁)
當袁方策馬徐行,昂然穿越門洞,踏入這座孫策精心打造,整個江東最繁華的王者之城時,縱使是習慣了勝利的他。此刻也不禁有些激動起來。
多少場血戰,多少年輕將士的生命,多少的忍耐,多少的汗水,如今證明都沒有白費。
南方諸侯盡滅,建業這座南方割據者,最後的壁壘,也被他所攻佔。
這意味著,除了遼東呂布之外,袁方已基本完成了他一統天下的偉業。
袁方麾下的那些將士。又何嘗不是欣喜若狂。
他麾下的軍隊。隨他南征北,浴血多年,今日終於掃平孫策,天下太平的日子。似乎已在眼前。
卸甲歸田。安享富貴太平的日子。似乎馬上就會實現。
想到諸般種種美好的前景,這些浴血的將士們,哪個不欣喜若狂。
而那一城計程車民。卻是人心惶恐,擔心大舉入城的齊軍,會以燒殺搶掠,來做為對他們的報復。
他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
在袁方看來,無論是荊州人還是江東人,只要願意臣服於他,都將是他統治和保護的子民。
眼下建業已破,這一城的生靈自然也就變成了袁方的子民。
對於子民,袁方焉能屠戮之理。
城破之時,袁方便傳下了軍令,諸軍必須嚴守軍紀,不得燒殺搶劫,濫殺無辜,違令者必以軍法處置。
袁方軍法甚嚴,將士們自然是知道的,如今軍令一下,大規模的殺戮自然就不會發生,至於個別的搶劫燒殺,那也是在所難免。
約束軍紀的同時,袁方又迅速調撥兵馬,填塞玄武湖,挖掘溝渠,疏導淹城的洪水。
破城而入的袁方,很快就表現出一番仁主之姿,這讓惶恐不安的建業士民,不禁大感意外。
對臣民施恩,對敵人冷酷,素來都是袁方的一貫作風。
……
時年冬末春初,袁方斬孫策,平江東,威震天下。
從去歲開始,袁方從宛城一路殺到了建業,近半年的時間裡,可以說是一直處於戰爭的狀態之中。
儘管連戰連勝,最終滅了孫策,攻取江東,但麾下將士的體力與精神,說實話,確已是達到了極限。
現在,似乎終於到了息兵休戰的時候。
孫策雖死,但江東卻仍是人才濟濟,為了恩威並濟,收取人心,故袁方啟用了諸如顧雍、虞翻等不少江東名士,以收取江東人心。
而在用人方面,袁方還特意徵辟了不少,曾在孫策時代被殺戮的豪強大族出仕,以藉助他們對孫氏的懷恨,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世族方面,袁方知人善用,在對待百姓方面,袁方也採取了不少措施。
對於遭受戰爭破壞最嚴重的丹陽郡一線,袁方法外開恩,下令免除該郡一年的賦稅,而對於吳郡等其餘江東諸郡,則根據受戰爭破壞的不同程度,予以減賦。
因是去歲柴桑鏖兵的原因,孫策為了支援曠日持久的戰爭,曾幾度向江東百姓加徵糧賦,弄得是江東百姓怨聲載道。
如今袁方不但免除了他們被加徵的糧賦,還對原有的糧賦也予以削減,如此“仁政”,很快便使江東百姓歡欣鼓舞,個個盛讚新主的仁慈。
在袁方的軟硬手段兼施之下,江東士民很快就忘記了被殺的孫策,轉而擁護袁方這位神武雄略,仁慈愛民的新主。
當然,袁方對江東人不僅僅要施恩,還要提防。
袁方知道,江東的軍制在三國時期十分特殊,實行的是兵為將有的私兵之制。
這私兵之制就是說,兵馬部曲歸將領私人所有,即使是孫策,也不能越過將領,直接調遣他的兵馬。
歷史上,諸如陸家一族,更因擁有著強大的私兵,達到了連孫氏皇帝都深為忌憚的地步。
孫氏之所以採用私兵制,乃是因為他的基本國策是限江自保,需要用私兵制來贏得那些江東土著的支援。
現在,天下一統,袁方自不容許有這種特殊的兵制,威脅到皇權的威嚴。
故此,袁方征服江東後,當即廢除了孫策實行的私兵制,將江東的兵員,統統轉為國有。
袁方的改制雖然對江東土著有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阻礙。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在征服江東的戰爭中,孫氏的將領死的死,降的降,孫氏計程車卒也死傷過半,整個孫氏集團的軍事體系,基本上已完全瓦解。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甘寧等舊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