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若那日在水月庵中,與我一起抓人的他,他絕對不會如齊王一般,只說什麼“玷汙佛門清靜之地”之類的話語,而會說“出家之人,本應慈悲為懷。何況她與你們朝夕相處,如何下得去手1云云。
這也是我之所以相信睿王和程潛的原因。我願意去相信肯為了家國百姓,放棄了尊榮安逸的人,相信為了不為任何私利,肯為整個社會視為“低賤”的風塵女子而張目的人。這便是人性的差異。就算是二十年來吃齋唸佛去養什麼“神仙之氣”,也不過修煉了皮囊,在意“佛性”遠大於“人命”的齊王,終究脫不了私利的溝壑。
“小姐慧眼獨具心如明鏡,果然是公子的知己。世人都以為公子風流不羈目無下塵,又豈知他們所見的,不過是皮相罷了。”
那蕭姑娘提起程潛,雙眼水潤晶亮,那目光透露出來的,不像是男女之情,更像是二十一世紀的“粉絲”見到了“偶像”,近乎狂熱的信仰。也不待我問起,便又踢爆了有關自己的一個大新聞:
“雋雋與公子相識於五年之前。彼時公子是聖上欽點的翰林大學士,而雋雋不過是花滿樓一歌妓。因還有些微末的技藝,是以京城的貴家公子們,都點招雋雋琵琶佐酒。雋雋及笄的第二日,嬤嬤便同雋雋說,欲為雋雋破瓜。恰逢公子前來聽曲,雋雋一曲彈罷,誰知公子竟聽出了雋雋的心事。”
難怪她這般嬌柔,古時候培養一個青樓花魁,比培養一個大家閨秀,要困難的多。真正的花魁,都是氣質出眾,見之忘俗的,看她的言談舉止,想必她說的什麼微末的技藝,也只是自謙罷了。
她看了我一眼,道:
“雋雋家貧,六歲上便被買入煙花之地,於這神女生涯,早已心冷如鐵,可終究還是不願從了這命。公子雖踏足煙柳,卻從不曾有鄙薄之態。雋雋便和盤托出。公子聽過之後,只問了一句,若能出得那見不得人的地方,我有何打算。我便說,若能脫籍,惟願洗盡鉛華,自食其力,至於與人為妾,不如留在此地。”
“五陵少年爭纏頭,到門庭冷落車馬稀,也不過轉瞬之間。姑娘能有這般的決斷,鳳君不勝感佩。”我說道。
果然風塵之中多奇女,這蕭姑娘,儼然是另一位“嚴蕊”,這“山花插滿頭,莫問奴去處”的人生,比起“寧其死為留骨而貴”的錦衣玉食,是更艱難的選擇。
“那晚,程府便送了一封書信與紋銀千兩來,指明為我贖身。那書信上寫著,這紋銀千兩,只算是暫借於我,若我暫時沒有去處,便先隨來接我之人安排。我無論如何也未想到,他竟將我安排至‘碧窠’學廚藝。我這才想起,有一日他來樓中,曾吃過一塊我閒暇時弄的點心,沒想到他竟將我這點喜好,記在了心上。我記憶之中,從未有人於我如此關懷。如今雋雋小有所成,公子又終得回京,雋雋便立時請辭了‘碧窠’,入府中掌事。公子於雋雋恩同再造,便窮盡一生,也無從報答。可笑世人竟以為公子與雋雋有私,活色生香傳遍京城,雋雋為公子不值,公子卻只說世人都是人云亦云,不如便隨他去。公子不放在心上,雋雋卻不能夠。世人的眼光皆可無視,唯有小姐,雋雋不能再拖累公子1
程潛可是在家裡說了什麼?還是這位蕭姑娘看出了什麼?我抬頭看著她清澄的雙眸,她也毫不迴避地看著我,接著繼續道:
“在‘碧窠’隨著師傅學藝一年,方才得允許做師傅的二廚。那晚,我來到府中求見公子。雋雋無以為報,只有獻上所學,為公子整治一桌酒席。除此之外,雋雋所有,不過這具皮囊罷了。如今想來,動那樣的心思,真是荼毒了公子——那夜公子與我,都喝了許多酒,我本想借著酒意自薦枕蓆,卻被公子拒絕了。公子說的那番話,雋雋一生不敢忘。”
“公子說:以此法表達感激,與從前的你,又有何異?若你真的還想不通這此間的區別,不如直接回去花滿樓,以紋銀百兩,買你巫山一夜又有何難1
果然是程潛的風格!若真的接受她這樣的“報答”,那程潛也不是程潛了。
“小姐,雋雋真是羞愧難當。不過一念之差,雋雋竟將公子陷於那等狂蜂浪蝶的境地。便是到如今也是如此,這全天下,只有公子,若願以雋雋為妾,雋雋不覺羞辱,反覺榮耀之極。”那蕭姑娘真是說得毫不猶豫:“只是雋雋清楚,便是為妾,雋雋也無論如何配不上公子。唯有日夜焚香祝禱,公子能得有情人共偕白首。今日見到了小姐,才知道雋雋終於如願。”
我和程潛?八字還無一撇的事情,她竟言之鑿鑿!
“小姐,雋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