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子身體健壯,而且精神也會旺盛起來。城市裡的孩子多因遠離大自然,很少呼吸新鮮空氣而心情不佳或性格乖張。
有鑑於此,我儘量讓兒子多與自然界接觸。在家裡安排他搞園藝,栽培花草和馬鈴薯等。兒子很喜歡做這些事,每天給它們澆水、除草,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感到非常高興和有趣。每年夏天則帶他到山中森林附近住一陣子。森林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科書。每逢晴天,我就帶兒子到森林中去玩。我在森林中教給兒子詩人們歌頌自然的詩。在晴朗的天氣,呼吸著新鮮空氣,立足於肅靜的大地朗誦古人的詩,是非常愉快的。
卡爾還養過小鳥。他有兩隻金絲雀,一隻叫菊花,一隻叫尼尼達。他教給金絲雀各種玩意兒。它們能隨著小提琴歌唱,又能站在手掌上跳舞。兒子彈鋼琴,小鳥就站在他的肩上。叫它們閉上眼睛,就閉上雙眼,讀書時叫它們翻開下一頁,它們就用小嘴翻到下一頁。
此外,他還飼養小狗和小貓。飼養這些動物時,為了調食、喂水,兒子得高度注意,這培養了他專注的精神,也培養了他的慈愛之心。
我絕不使用填鴨式的教育
在兒子的教育中,我絕對不使用那種填鴨式的教育。我不光不使用,還對那種教育方式極為反感。我認為灌輸式教育就像給樹澆水,只澆到樹葉上,根本就沒有澆及根部,樹木怎麼吸收得到水分呢?在一股腦兒的知識灌輸中,學生的感知功能因而喪失殆盡,所接受的只是大量抽象的原理與公式,完全沒有真正理解。這種教育就好比全家人餵養一隻寵物,大家爭先恐後地餵它,只好將它的嘴撐開,像填鴨一樣把食物一股腦兒送進它的嘴裡。這樣孩子既難受,又學不到任何有用的東西,只會成為死板的知識接收器。我不能把我兒子培養成這種人。
我採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喚起兒子的興趣,然後再適應其興趣進行恰到好處的教育。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從不對兒子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從不事先告訴他哪是植物學上的問題,哪是動物學上的問題等等,或是先按照課本教給他一些基礎知識。不,這些都與兒童的學習習慣不符,我決不這樣做。只要在散步時兒子對某種事物有所注意,我就教給他相應的知識。因此,當兒子後來閱讀動物學和植物學的書籍時,他已對書上的內容並不感到生疏,而且很容易理解了。
以我教他畫地圖為例。本來由於沒有地理方面的知識,孩子是很難理解地圖的概念的。但如果一開始就讓才5歲的兒子去學地理課本上的東西,他又容易喪失興趣。我的方法是,對兒子的地理教育一定要讓他身臨其境,這樣可以對地理的概念有一個直觀生動的認識。
▲虹橋▲書吧▲BOOK。
第38節: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9)
那時我有空就帶著兒子到周圍村莊去散步,叫他注意觀察不同的地形、地貌、河流的走向、森林的分佈等等。為了有個全面的瞭解,我們走遍了方圓幾百裡幾乎全部的區域。兒子對這種邊學邊玩的遠足很有興趣,從不叫苦叫累,晚上回家時,他還要把當天的所見所聞一一向他母親報告一遍,對地理環境的描述都相當準確。
這樣實地勘察了一段時間。等到對鄰村的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之後,我就讓兒子拿著筆和紙登上我們村裡的一個高塔。我們在塔上矚目遠眺,走過的地方一一呈現眼底,我還適時地向兒子提問有關周圍的地名,他不知道的地方就給他說明。對全貌有了瞭解後,我就要求兒子畫出周圍的地理略圖。因為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他畫出的略圖大致準確。然後我又帶著他循原路去散步,一邊走一邊記,在略圖上添上道路、森林、河流、丘陵等。就這樣鄰村的地圖便畫出來了。
待到這些工作做完以後,我們倆還去書店買來這個地方的地圖,把自己畫的與書上的地圖進行比較,並對有誤之處作出修改,最後兒子得到了他平生第一次由他自己製作的地圖。我妻子很驕傲,將地圖鑲在鏡框裡,掛在客廳的牆上,唬住了不少客人,他們都不相信這麼精細的地圖出自一個5歲孩子之手。就這樣,我循序漸進地教給了兒子難以理解的地圖概念。並且製作地圖還成了兒子的一大愛好,他以後不論去哪兒旅行,都要親手製作當地的地圖。
在教會了兒子動物學、植物學和地理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兒子物理學、化學和數學。天文學則是拜託梅澤堡的一個貴族塞肯得羅夫教的。之前,為了使兒子對天文學有興趣,我讓他多看神話書,同時帶他去天文臺,用望遠鏡觀看天體,還和一些天文學者交上了朋友。他們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