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2/4 頁)
子多孫的農村裡已經算是最低標配了,自然也就成了分配土地的最低標準。
有些家裡人口多的一聽這話,便有些急了。
寒永竹手往下一壓,“都說了,等咱唸完再提意見。”
於是那些人也只得先憋著了。
寒永竹這便繼續念道,“家裡有男娃十四歲以上的,可多分半畝地,今明兩年就要成親的,可多分一畝,等會這事完後,家裡有這兩年就要娶媳婦的,就先到咱這來登記,不過咱事先把話擱在這了,這地拿了這親事可就不能不辦,否則光拿地不辦親事村長可不依的呀。”(未完待續。)
第565章 全村大開荒
村民們頓時鬨笑起來,村長哭笑不得的瞪了寒永竹一眼,這臭小子。
寒永竹嘿嘿一笑,又道,“還有因為要辦親事多領的地,得歸在辦親事那娃兒的名下,成家立戶之後,這地也就歸他那一戶了,多得的半畝也是這般。”
“而現在領了地的人家,若以後還是沒辦地契,戶主又出丁了,這地也必須歸還村裡,若是跟他住一起的兒子家裡沒分到地的,這地便轉歸在其子戶下,若是已經分得了地的,則由村裡分配給沒得到分地的人家。”
這地只要沒辦地契,那就算是村裡的公共財產,村裡自然有支配權,會給要成親的人分地,就是因為他們即將立戶了,而出丁後收回,則是因為出丁後是能得到朝庭的一畝養老田的,這也算是私產,村裡把村裡分配的私產收回再分給原本沒有的人家,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地就這麼多,而村裡的人家卻會越來越多,如果不把一些地收回,肯定是不夠分的。
所以聽到這一點,村民們細細一想,也都沒什麼意見,畢竟這事不是針對哪一家,而是全村都這般的,不說別家,就是自己家裡總還有年紀小的娃兒,等長大成親分戶的時候,可就不一定能分到地了,這地收回來,說不得受益的就是自家的娃兒呢。
大勢所趨之下,就是有些人打著小九九的也不敢吭聲了。
最後寒永竹又補充了一句,“還有這地雖說是分給各家各戶自己種了,但若是發現誰不盡心,誰糟蹋了地,村裡也是會收回來的。”
村民們紛紛點頭,這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如果不好好種,肯定就不能再給他種了。
把該說的說完了,寒永竹便依前言問了一句,“還有誰有啥意見的沒?”
立即便有人問道,“要是還有沒分完的地,是不是能由著有能力的人家繼續開荒呢?”
寒永竹看向了村長,村長咳了一聲,“沒分完的,就全村一起開荒,大傢伙可別忘了,現在咱們村子可是有兩間書塾的,各家各戶可都有娃兒在那裡面唸書,村裡有地有能力了,肯定得自己負擔起一部分,總不能一直讓人家永柏家擔著。”
眾人一想,這話確實在理,以前沒能力就算了,若是真開出了一些荒地,糧食多了,總不能還不出一分力的。
村長趁勢又道,“本來咱昨天是去跟永柏說起讓村裡的娃兒去他那些鋪子上工的事,永柏也說了現在他們家的鋪子其實還沒正式開張,還用不了這麼些人,不過以後肯定是還要招人的,不光是跑堂、夥記,還得招掌櫃、帳房,織娘、繡娘,他們的商隊也得招人,家裡鋪上還得招護院,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娃兒學了本事,沒活計,就怕你們家娃兒本事沒學好,幹不來。”
寒永竹也道,“還有咱家二哥的豆腐坊年後也是要招學徒的,想學門手藝,想跟著咱家二哥去縣裡開鋪子的,可以報名當學徒,二哥說了,從優擇取。”
後面這詞自是寒初雪教的,不過意思淺顯易懂,村民們還是大致聽明白了,也就是說這要在矮個裡挑高個呢。
原來就算寒永柏那有活計幹,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這還得挑人的呀,越好的活計不消說肯定是越多人想去的了。
村民們頓時有了些危機感,看來娃兒在學堂還得好好的學,要不然就像村長說的,再好的機會,自個沒本事也一樣爭不來的。
當然娃兒學習的事,一時間也急不來,現在最要緊的還是趕緊把自家分到的地整治好,要不然等開春種不了,這地可就白瞎了。
而在臨散會之前,村長還說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寒永柏家從京城那邊帶回了一種叫玉米的糧種,像稻子一般一年能種兩茬,但對土質水源卻沒稻子那般講究,但產量卻不比稻子差,所以不用怕這地沒東西種,只要整好了,等寒永柏家的玉米種好了,大傢伙就能有糧種了。
聽到這訊息村民無不激動的,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