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1/4 頁)
人便是閒了下來。
於是林子等長工及時迴歸了,有了這麼一批壯勞力的加入,那七十畝的花生收起來自是輕快了不少。
另一方面,原本幫著紡紗的寒大奶奶那一批婦人,又被秀娘找了過來,幫著織娘擺紗綻,收拾麻布等一系打下手工作,如此織娘只需安心織布,速度自然又能快了不少。
而大丫還把自己的一群小姐妹找了來,活潑好動耐心少些的,安排在前院幫著挑花生仁,文靜手巧的,安排在內院,幫著打下手,順便學一學如何織布。
這也是寒初雪偶然想到的主意,如果在本村培養出一批織娘來,日後自家就不需再往外請人了,而村子裡的小姑娘也能多會一門手藝,日後的生活也能多一條掙錢的路。
秀娘和寒大奶奶聽了她這主意後,大為贊同,而且作為長輩,她們想得更深遠,小姑娘可是要出嫁的,那就不一定會在村子裡了,而若是教會那些剛嫁過來的小媳婦則能保證下棠村一直擁有這些織娘了。
於是由寒大奶奶出面,走家竄戶的終是招了一批小媳婦過來,如此一來,寒家可就熱鬧了。
地裡一群壯漢在撥花生,前院一群婦人在剝花生,另有一群眼神好的小姑娘在挑花生仁,而內院則一群大小媳婦和織娘外加幾個小姑娘在織布、學織布。
幹活的人多了,寒初雪反倒又閒下來了,於是腦袋瓜子又轉悠開了。
蹲在一堆已經織好的細麻布前,她撫著小下巴,眉頭微微皺著。
麻布她在現代也穿過,那涼爽、透氣還有些飄逸的亞麻衣裙,向來很得年輕女郎的喜愛呢,但那顏色,跟眼前這些有些出入哦。
她記得,現代的那些亞麻衣裙是有點像奶白色,而眼前的這些,卻偏黃了。
“劉師傅,為何這些麻布會是偏黃色的?”
自上回這位二小姐提出新的脫膠方法後,劉家父子已經惟她馬首是瞻,看她在打麻布的主意,立即跟在她身旁,就等這位二小姐有啥新想法了。
此時聽到她這問題,劉冠直覺感到,這裡面肯定有文章。
立即盡詳細的道,“姑娘,老漢見過的麻布都是這顏色的,若是粗麻布顏色還要深一些,這布質也要硬上一些。”
寒初雪伸手摸了摸身前的細麻布,別說,這手感當真比現代自己摸過的要硬,這是……
低眉沉思了好一會,她眼睛驀的一亮,“是脫膠的問題。”
就如同一張細柔的手紙,若沾上了膠水,那個位置肯定會硬一些的,現在這些麻布比起自己在現代接觸過的要硬,顏色要更深,原因就是那膠還沒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劉冠父子聽得神情一振,“姑娘,您的意思是,這麻還能繼續脫膠?”
寒初雪點點頭,“沒錯,我們織的這布雖說比粗麻布軟了許多,但還是有些顯硬了。”
劉冠父子有些不解,“可是麻布本來就是比較硬的呀,所以那些達官貴人才會不喜歡穿麻布,那些柔軟的絲綢才會那般的值錢。”
麻布這所以會是下層百姓的衣著用布,就是因為它比起絲綢來會粗糙許多。
劉勇笑著道了一句,“難不成姑娘您還想讓麻布像絲綢那般柔軟嗎?”
這麻可不比蠶絲,若是脫去過多的膠質,這麻就毀了,更別說想織成布了。
寒初雪卻肯定的點點頭,“那是肯定的。”
在現代亞麻布可比綢緞衣服更受歡迎,除了它透氣效能更好更涼爽之外,它本身的輕盈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要在古代做出現代工藝,這絕非易事,所以雖然知道這麻布可以輕柔到什麼程度,顏色也可以更白一些,不是這個專業出身的寒初雪一時間也是一籌莫展。
最後,這研究工作便暫時交給劉家父子了,反正他們對此也極感興趣,因為自家手裡已經沒麻了,寒初雪乾脆跑到鎮上問焦管事要了一小批麻回來,交給劉家父子做實驗。
結果這麼一去,又意外得了個好訊息,羅家終於榨出花生油來了。
於是她又興高采烈的跟著焦管事跑到羅家去了,花生能榨油的事羅家並不想傳出去免得讓旁人搶了功,所以一直在羅家後院裡做實驗,就連那些工匠也是被圈在了後院中,事成之前,一個也別想出得了門。
寒初雪到的時候,羅家的一堆主子也正集中在後院,看著身前的一桶子金黃色的油,一臉的驚喜與激動。
看到寒初雪,就是羅老爺也有些難掩激動的朝她直揮手,“寒姑娘,快過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