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格拉索始終沒采取行動。時任高盛CEO的亨利·保爾森與格拉索因此長期不和。
2003年8月,格拉索與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億美元薪酬合同被媒體披露後,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亨利·保爾森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成員——1999年,正是格拉索聘請保爾森為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董事,而且是董事會中薪酬委員會的成員——他同意了格拉索價值億美元的薪酬合同,只是勸告格拉索不要在離任前就提取該薪酬。然而,在該合同曝光並在美國遭到各界指責之後,在保爾森的策劃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以12票對7票的表決要求格拉索辭職。2003年9月,格拉索辭職。2004年5月,時任紐約州司法部長的埃利奧特·斯皮策依照紐約州的非營利機構管理人員薪酬過度的法律規定對格拉索進行調查,要求格拉索歸還大部分薪酬。格拉索對包括保爾森在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會進行反訴。
格拉索下臺之後,時任高盛COO的約翰·賽恩在保爾森推薦下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CEO。
2007年11月在賽恩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去擔任美林CEO後,賽恩在高盛時的副手鄧肯·尼德洛爾接過了紐約證券交易所CEO的職位。
幾年之後,時異世移。2006年,被格拉索私下稱為“毒蛇”的保爾森離開高盛,去做了美國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斯皮策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曾對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華爾街的大腕們一個個進行調查,併成功地迫使它們對投資者作出總額為14�35億美元的賠償。成為*黨政治新星的斯皮策在2007年成功競選紐約州長,但才過一年,就在2008年3月因為召妓醜聞而辭職。2008年,紐約州上訴法院拒絕受理格拉索一案的所有指控與反訴指控,因為紐約證券交易所已在2006年變更為營利機構,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而營利機構管理人員的薪酬問題不是公訴案件。新任紐約州司法部長不再就此上訴,格拉索大概可以保持住那億美元的薪酬。
3、“下一個沃倫·巴菲特”
愛德華·蘭珀特於1984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高盛,並於1985~1988年在高盛的風險套利部門任職,成為羅伯特·魯賓的門徒。1988年離開高盛,建立當今全球業績最好的對沖基金之一ESL Investment。目前他是ESL投資公司的CEO、西爾斯控股公司主席。2006年、2007年他以38億美元、45億美元的淨家產連續被《福布斯》評為美國康州最富居民。在以不到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Kmart後,他成為“下一個沃倫·巴菲特”。隨後又完成了Kmart與西爾斯·羅巴克價值110億美元的合併,並組建西爾斯控股公司。1988年,他決定離開高盛時,魯賓曾經警告他說,離開高盛將是一個錯誤的決策。1988年,他建立ESL Investment。2003年,他在辦公室外的停車場被綁架,但兩天之後他居然說服綁架者釋放了他。2004年,他收入達億美元,成為華爾街第一個單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財務經理。
第二節 無所不在的影響(3)
4、華爾街神童中的神童
對沖基金如今是華爾街新寵,而對沖基金經理則是華爾街新生神童。但是在對沖基金經理這一神童階層中,有一批人仍然能鶴立雞群。他們就是高盛人。
在對沖基金中,出身高盛的人多得不成比例。在過去的數十年中,高盛出身的人建立的對沖基金吸引了近2000億美元的資金,佔當今全球約萬億美元對沖基金總資產的大約13%。
1994年以27歲的年齡成為高盛歷史上最年輕合夥人的埃裡克·明迪克在2004年11月建立對沖基金,吸引了30億美元的投資。這是歷史上所有對沖基金中,在建立時所吸引的規模最大的資金。
三、媒體名嘴
美國的傳媒發達但競爭激烈,加上高度的言論自由,要在媒體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但對高盛出身的人來說,似乎並不困難。
1、吉姆·克萊默:“他們什麼也不懂”
高盛出身的吉姆·克萊默是當今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股評家之一,他是美國電視界名人,曾建立過對沖基金管理,也是暢銷書作者。現在主持CNBC晚間財經節目“Mad Money ”。在 “Mad Money ”節目上,他對著觀眾大喊大叫地說出的股市點評常常導致股市第二天的波動。
2007年3月上的一段吉姆·克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