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叡這話都帶著一些商量的口氣,因為他自己都底氣不足,王衡雖然只有十四歲,可是這一個多月跟著黃忠練武,他的個頭明顯又長了一截,現在已經超過七尺了,已經比許多成年男子都要高了,而且他的體魄愈加健壯,身形跟那些精銳義從都差不多了。
不但如此,王衡現在走路的樣子看上去就下盤很穩,眼睛裡神光內斂,渾身都瀰漫著一股似乎用不完的旺盛精力,一看就是武藝大進的樣子,王叡估計現在自己都不是兒子的對手了。
這還像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嗎?
更別說王衡現在的才智卓絕,行事沉穩,從這方面講,他也比絕大多數的成年人要強了。
從這方面講,王衡跟著自己一起去平亂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這個時代,十幾歲當兵吃糧的多了去了,可是王叡畢竟還是一個父親,他不希望讓十四歲的兒子跟著自己上戰場也是非常正常的。
果然,王衡挺起胸膛道:“阿父,你看我像十四歲的樣子嗎?孩兒也想要為阿父分憂了。當年冠軍侯不也是十幾歲就上了戰場嗎?”
王叡心中湧起了一股驕傲與感動,這就是自己的兒子啊!有此佳兒,夫復何求?
驕傲歸驕傲,感動歸感動,王叡還是不希望兒子這麼早上戰場,他想了想之後道:“叔平,你去了南陽,那你的學業怎麼辦?康成先生可是不能隨軍去南陽的。”
王衡道:“孩兒可以讓康成先生提前把功課佈置好,不會荒廢學業的,等孩兒從南陽回了,讓老師檢查學業就行了。若是這次去南陽孩兒荒廢了學業,孩兒願意接受阿父任何懲罰。”
王叡又想了想,再說了一個理由:“你去南陽的話,你阿母會擔心的!”
王衡道:“阿父,好男兒志在四方!再說了,這一次是我師父帶兵,一定會大勝而歸的,阿母也勿須擔心。”
王叡無話可說了,他現在也越來越不願意對自己這個出色的兒子拿出父親的威嚴來壓制他,不過他還是沒有立刻答應,只是說要考慮考慮再說。
最終,還是鄭玄幫助王衡說服了王叡,第二天,鄭玄起了一卦,卦象的結果是這一次南陽平亂之行是上上大吉,絕無不利之事發生,王叡這才下了決心,帶王衡一起去南陽。
其實他也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王衡出去歷練一次,對他的成長將會有很大的好處。
鄭玄起了這一卦後,鄭寧也不再擔心兒子了,因為她對自己這個兄長起的卦很有信心,他年輕的時候起卦就無有不中,如今他已經是一代儒宗了,起的卦當然就更準了。
用算卦來占卜,聽起來是一件很愚昧的事情,可是在這個時代,這卻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讖諱之術盛行,往往越是有學問的大儒,越是相信這個,鄭玄就是很相信也很精於此道的。
當然,許多有見識的唯物主義學者是很反對讖諱之術的,比如張衡、王充等人,不過讖諱之學對帝王的統治是有好處的,所以帝王都比較支援,成為了官方的統治思想。
王衡對讖諱之學當然也是不以為然,不過他現在顯然也沒這個能力來反對,也只有等到日後他有這個能力了再來做這件事情。
當然,讖諱之學現在還是讓他得到了一些好處的,比如林賓認為王衡的面相貴不可言,於是投效在了王衡手下,比如現在鄭玄起卦,卦象大吉,讓王叡允許他去南陽了。
既然決定了去南陽,那王衡也要做一些準備了,這些事情他基本上都要讓林賓來完成。
在南陽亂起的訊息傳來兩天後,林賓趕來了漢壽,見了王衡。
王衡將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都告訴了林賓,包括他在漢壽城北門外與曹澤發生衝突的過程,以及南陽發生的動亂,然後對林賓道:“子服,你有把握與大將軍何進拉上關係嗎?”
林賓沉吟良久道:“大將軍何進我可以透過通江商號與他拉上關係,何進其人好財貨,喜飲酒,我們利用這一點便可以投其所好。通江商號現在有著舉世無雙的佳釀武陵春酒,定然能夠讓何進上鉤。”
說到這裡,林賓又分析道:“何進還喜歡結交名士,以此為他揚名,表現他的禮賢下士,去年何進曾經徵辟康成先生而未果,雖然沒有結果,可是這件事情也很讓他得意,他並未為此而動怒,相反卻更加敬重康成先生--可能他只是做做樣子,以此來表現他的氣度,但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替王使君與何進搭上線。”
王衡點了點頭,林賓的思路很清晰,按他的計劃來,確實有很大的可能與何進拉上關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